妈妈好孕网 > 养生频道 > 中医 > 日常使用甘草禁忌事项有哪些

日常使用甘草禁忌事项有哪些

日期:2023-09-22来源:妈妈好孕网人气:880+

在中医中药当中,甘草也是我们常见到的一种中药。它是一种有调和作用的偏补药材,尽管不少的中医药方当中都含有甘草,但并不是说甘草就适合所有的病人。对于甘草的使用也要有严格的要求,使用甘草禁忌事项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常见中药甘草的禁忌事项。

甘草生者偏于清热,炙者则偏于补中。炙甘草是用生甘草与蜂蜜、水同炒制成。生甘草微凉,炙甘草微温。甘草生用,可治咽喉肿痛,痈疽疮疡,还可解药食之毒;炙用,可以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痛泄泻,劳倦发热,咳嗽气短。中药古籍《神农本草经》将甘草列为上品,说甘草有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及解毒之功。

中医处方讲究“君、臣、佐、使”,各药相辅相成才有良效。甘草在其中就经常扮演“佐”的角色,是各种药物的“调味品”,药方中常常离不了。甘草的药性缓和,可以与补药、泻药、寒药、温药、凉药等各类药物配合使用,并有调和药性的作用。至今医界多有“甘草调和诸药”、“甘草和百药”的说法。故而不少人多习惯在中药处方中加入甘草。但甘草药性虽平,临床也应重视配伍禁忌。“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俱战草”不可不知。清代名医徐灵胎说:“误用致害,虽甘草、人参亦毒药之类也。”故临床遣方用药应深思熟虑,甘草之功在于甘而其弊也在于甘,特别是以下三种情况要慎用。

急证少用甘草

历代医家公认甘味药性缓而善守,甘草为甘味药之代表,其甘缓柔润之性,决定了它在急证运用中的局限性。以《伤寒论》为例,阳明急下三证、少阴急下三证,都用不含甘草的大承气汤,意在避其甘缓,急下以存阴。又如大柴胡汤由小柴胡汤化裁而来,此方为治少阳兼腑实证的名方,现应用于急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等病,其证显然比小柴胡汤证为重为急,故去小柴胡汤中的甘草之类,增加大黄、枳实等防其甘缓,增其税利,由此可见仲景使用甘草颇有考究。

湿病忌用甘草

《汤液本草》明确指出:“甘者若令人中满,中满者勿食甘,甘缓而壅气,非中满者所宜。”查《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凡因湿所致的呕恶、痰饮、中满、水肿等皆不用甘草,例如攻逐水饮的五苓散等。总之,湿病忌用甘草仲景等医家虽未明言,但湿病用甘草之弊昭然已明。

肾病慎用甘草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灵枢·五味》篇提出:“肾病禁甘。”仲景宗此训,创制温补肾阳的肾气丸即不用甘草,后世医家据此而衍化的肾病诸方,如济生肾气丸、右归丸、左归丸、钱乙的六味地黄丸等都未用甘草。

中医频道专家提醒: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甘草主要含甘草甜素,甘草甜素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够促进水、钠潴溜和排钾增加,长期大量应用甘草,会出现水肿、血压增高、血钾降低、四肢无力等假醛固酮症,说明肾病慎用甘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于中药甘草的禁忌事项,上述文章已经做出了讲解,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那么大家就要注意了,生活中我们要注意,服用中药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安排,切忌滥用中药,以免危害自身健康。

在中医中药当中,甘草也是我们常见到的一种中药。它是一种有调和作用的偏补药材,尽管不少的中医药方当中都含有甘草,但并不是说甘草就适合所有的病人。对于甘草的使用也要有严格的要求,使用甘草禁忌事项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常见中药甘草的禁忌事项。

甘草生者偏于清热,炙者则偏于补中。炙甘草是用生甘草与蜂蜜、水同炒制成。生甘草微凉,炙甘草微温。甘草生用,可治咽喉肿痛,痈疽疮疡,还可解药食之毒;炙用,可以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痛泄泻,劳倦发热,咳嗽气短。中药古籍《神农本草经》将甘草列为上品,说甘草有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及解毒之功。

中医处方讲究“君、臣、佐、使”,各药相辅相成才有良效。甘草在其中就经常扮演“佐”的角色,是各种药物的“调味品”,药方中常常离不了。甘草的药性缓和,可以与补药、泻药、寒药、温药、凉药等各类药物配合使用,并有调和药性的作用。至今医界多有“甘草调和诸药”、“甘草和百药”的说法。故而不少人多习惯在中药处方中加入甘草。但甘草药性虽平,临床也应重视配伍禁忌。“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俱战草”不可不知。清代名医徐灵胎说:“误用致害,虽甘草、人参亦毒药之类也。”故临床遣方用药应深思熟虑,甘草之功在于甘而其弊也在于甘,特别是以下三种情况要慎用。

急证少用甘草

历代医家公认甘味药性缓而善守,甘草为甘味药之代表,其甘缓柔润之性,决定了它在急证运用中的局限性。以《伤寒论》为例,阳明急下三证、少阴急下三证,都用不含甘草的大承气汤,意在避其甘缓,急下以存阴。又如大柴胡汤由小柴胡汤化裁而来,此方为治少阳兼腑实证的名方,现应用于急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等病,其证显然比小柴胡汤证为重为急,故去小柴胡汤中的甘草之类,增加大黄、枳实等防其甘缓,增其税利,由此可见仲景使用甘草颇有考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babytaobao.com/zhongyi/287062.html

Copyright 2005-2024 妈妈好孕网 |陕ICP备2021008751号-2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