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9-13来源:妈妈好孕网人气:843+
中医的古老方法就是“望闻问切”。通过观察你的身体及面部的情况,判断你的身体健康问题。今天,小编教大家通过面色测量自身的状况,看你是否有甲亢眼球?
看面色识身体健康隐患
正常面色或面容:身体健康的人,脸色通常是微黄,显红润而有光泽。不健康的人常常表现出多种异常的脸色,如苍白、潮红、青紫、发黄、黑色等,或出现特殊的面容。
1、面色苍白:
一般是由于脸部毛细血管充盈不足而引起的,中医认为大多是属虚病或寒症,是体质差的表现。多见于各种贫血、或休克、创伤、大出血、剧烈疼痛等引起毛细血管强烈收缩,引起面色苍白;甲状腺机能减退、慢性肾炎、铅中毒等,也会引起脸色苍白的现象。
2、面色潮红:
有生理者——出现于饮酒、日晒、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害羞)等情况;病理性原因——主要见于高热性疾病(如伤寒、虐疾、肺结核、肺炎等)。某些药物如阿托品等扩张血管的药物,以及大量服用激素后,也会引起脸部面色潮红现象。
3、面色青紫:
多由于缺氧性疾病引起,如先天性心脏病(紫绀型),心力衰竭等,药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等也会出现面色青紫。
4、脸色发黄: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黄疸,如溶血性、阻塞性、肝源性黄疸等,如急性黄疸型肝炎、胆结石、急性胆囊炎、肝硬化、肝癌、胰头癌等患者。
5、脸色发黑:
见于肝硬变、肾上腺素功能减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心肺功能不全、肝癌等患者。
6、特殊面容:
1)二尖瓣面容:表现为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的患者。
2)肝病面容:严重的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面部会出现一些特征性的改变,其特点为面部皮肤色泽逐渐变暗,黝黑没有光泽弹性差,皮肤干燥、粗糙,甚至出现“古铜色”面容。
3)甲减面容:表情淡漠、苍白贫血、毛发脱落等。
4)甲亢面容:面容惊愕、眼裂增宽、眼球凸出、目光炯炯等。
出现以上面色或面容改变时,应及早就诊检查。
中医的古老方法就是“望闻问切”。通过观察你的身体及面部的情况,判断你的身体健康问题。今天,小编教大家通过面色测量自身的状况,看你是否有甲亢眼球?
看面色识身体健康隐患
正常面色或面容:身体健康的人,脸色通常是微黄,显红润而有光泽。不健康的人常常表现出多种异常的脸色,如苍白、潮红、青紫、发黄、黑色等,或出现特殊的面容。
1、面色苍白:
一般是由于脸部毛细血管充盈不足而引起的,中医认为大多是属虚病或寒症,是体质差的表现。多见于各种贫血、或休克、创伤、大出血、剧烈疼痛等引起毛细血管强烈收缩,引起面色苍白;甲状腺机能减退、慢性肾炎、铅中毒等,也会引起脸色苍白的现象。
2、面色潮红:
有生理者——出现于饮酒、日晒、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害羞)等情况;病理性原因——主要见于高热性疾病(如伤寒、虐疾、肺结核、肺炎等)。某些药物如阿托品等扩张血管的药物,以及大量服用激素后,也会引起脸部面色潮红现象。
3、面色青紫:
多由于缺氧性疾病引起,如先天性心脏病(紫绀型),心力衰竭等,药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等也会出现面色青紫。
面色黄多为脾胃虚弱 看面色识健康
色黄:为脾色,主湿证和虚证
面色淡黄而无光泽,称为萎黄,多为脾胃虚弱、气血两亏所致。如果一个人的眼白变黄,很可能是肝胆出了问题,如急性黄疸型肝炎、胆结石、急性胆囊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常会从眼白中发出“黄色警报”;若眼白中呈不均匀的黄色,则有可能患有高脂血症。
色青:为肝色,主寒证、疼痛、惊风和血瘀
人在受寒或疼痛时,往往会面色发青,而小儿惊风除了会面色发青外,还常伴随有抽搐、昏迷,证情凶险,变化迅速,一旦发生,应尽快送往医院救治。倘若长期脸色偏青,则是气血不通、经脉阻滞的“血瘀”表现。
色赤:为心色,主热证
正常人的脸色应明润光泽,白里透红,但如果满脸通红,则可能是发热、高血压或嗜酒。两颧发红的人,可能是风湿性心脏病;结核病人除两颧潮红外,还伴有长期低热、咳嗽、咯血等症;另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颧骨部出现片状的红色斑块,称为“高原红”。
色白:为肺色,主虚证和寒证
面色发白说明阳气不足,表现为体温偏低、怕冷,身体乏力、头晕等。此类人可适当摄入红参、白参、山参、鹿角、鹿角膏等温热补阳之物,或将阿胶放入酒中浸泡后,隔水煮熟吃。同时,要少吃西洋参、菊花、铁皮、石斛等寒性食物,平日多穿衣服,注意防寒保暖。
色黑:为肾色,多是慢性病的征兆
面色发黑常是肾气亏损、阳气不足、血行不畅或操劳过度的表现。如果颧骨、眼眶灰黑,晦暗无光泽,并伴有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眩晕耳鸣,情绪不佳等症状,则表明肾精亏耗已相当严重;而若是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皮肤干燥得像鱼鳞,则是肝肾功能衰竭的表现;若眼圈发黑伴失眠多梦,多为睡眠不足,此时应注意调整睡眠,注意休息,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结:大家要注意观察自己的面色情况,发生面色存在问题的要及时治疗。不要让疾病缠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babytaobao.com/zhongyi/284346.html
上一篇:疾病预防 告别牙周炎的困扰
下一篇:中医养生之道首要当 保持通畅气血
Copyright 2005-2024 妈妈好孕网 |陕ICP备2021008751号-2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