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好孕网 > 养生频道 > 中医 > 冬病选好方法才能安全的夏治

冬病选好方法才能安全的夏治

日期:2023-09-11来源:妈妈好孕网人气:802+

 2012三伏天的养生格外受人们的关注,冬病夏治也慢慢的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小编现在就给大家如何在三伏天正确的补阳养阴与冬病夏治。

冬病选好方法才能安全的夏治

“春夏养阳”语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需注意的是,人们防病养生不能局限于“养阳”,人体是阴阳的复合体,阴阳平衡是健康之本,阳虚的人还得“三分补阳,七分养阴”。

中医术语:三分补阳 七分养阴

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此时,凡有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皆应避免。尤其是常常倦怠乏力、脸色苍白、手脚冰凉的阳虚体质的人,春夏更是温阳的好时机。需注意的是,不能局限于“养阳”,人体是阴阳的复合体,阴阳平衡是健康之本,阳虚的人还得“三分补阳,七分养阴”。

一般来说,春夏养阳是对的,但不能单纯一味养阳,而是要从阴中求阳;秋冬养阴也是对的,也不能单纯一味养阴,必须要从阳中求阴。这是因为临床上单纯的“阳虚”或“阴虚”是很少,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多见的是“阴阳两虚偏于阴虚或偏于阳虚”。

临床上,对于老慢支等患者,遇到患者秋末冬初病情复发或加重,遵“秋冬养阴”之旨,投养阴润肺化痰止咳药,往往疗效差,有的反增胸闷痰多气喘等症。究其因,此类患者多是阴阳两虚而偏于阳虚,尤其是脾肾阳虚为主,改循“夫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改用苓桂术甘汤或真武汤而获效。但是到了春夏之时,若再坚持温药和之,看来似乎符合“春夏养阳”之旨,但病人往往出现咽干口燥,咳嗽加剧,心烦少气等。即使不出现症状,也要给以“麦味地黄汤”或“八味肾气丸”之类的药物以治其本。如是能够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至冬不发病或发病较轻

对于阳虚的人来说,补阳很简单,但养阴却不容易。纯粹温阳,很快就会出现阳亢伤阴,进而发生上火等不适症状,只有先把阴“养”起来了,才不会出现阳亢。其实,气虚的人同样也需先养阴,因为气属阳,血属阴,只是症状相对较轻。阳虚的人主要表现为倦怠乏力、脸色苍白、手脚冰冷、舌质淡、苔白、喜热食、消化不好、大便稀溏;如果没有感觉冷,只有倦怠乏力、四肢无力,那就是气虚。

阳虚气虚的人,需“三分养阳,七分补阴”。如果有阳虚的症状,如怕冷、腰酸腰冷、头昏耳鸣等,可以服用金匮肾气丸来帮助滋阴补阳,且不上火。此外,平时还可以多用百合、沙参等滋阴润肺的中药材来泡水、熬粥、煲汤食用,在温阳的同时又能保证不上火。

冬病夏治,做好三项选择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冬季容易发作或复发的一些疾病,利用夏天缓解的季节,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进行人体机能的调整,从而预防、减少其发作,以致根治疾病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在进行冬病夏治时,要选好治疗的时间,选好治疗的方法,选好治疗的疾病。

  选好时间

冬病夏治,选择治疗的时间很关键。笼统地讲,在夏季整个三伏天都可以进行冬病夏治。也有人提出,在每年三伏中,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来进行治疗,效果会更好。这种提法虽然没有经过科学的认证,但肯定是有道理。因为这三天的中午时分,是一年四季中阳气最旺盛的时间,抓住这时进行冬病夏治,疗效应该会更好。临床实践表明,在三伏天时段内进行冬病夏治,都可以获得疗效。

选好方法

冬病夏治方法很多,包括外治和内服,以及饮食调理、运动疗法,等等。

内服疗法根据中医辨证,服用一些补阳的中药。夏季大自然中阳气比较旺盛,人体的阳气形于体表,这个季节服用中药给予适当的调理,很容易激发人体的阳气,从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扶正祛邪,使一些容易在冬季发病的寒症大大减少或缓解。

外治疗法常用有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穴位埋线、针灸推拿、拔火罐、刮痧、耳压等。

中医认为人体有12条正经,八条奇经八脉,这些经脉上面分布着许多穴位。外治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调节人体机能,达到阴阳平衡,从而祛除疾病。

穴位敷贴、注射、埋线穴位敷贴即选择几味或十几味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的温性中药。打成粉末状态,加一定的调和剂,做成一个个小饼,按压到相应的穴位上面,用胶布进行固定。穴位注射,就是在穴位上注射一些中药或西药。药物作用于穴位,通过经络的运行,从而达到全身调理和治疗疾病的效果。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比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阻肺,等等。在三伏天进行,一般连续治疗三年为一个周期。

针灸推拿、拔罐可在局部穴位敷贴的同时,进行针刺、艾灸、拔火罐,常用于治疗冬季两下肢发凉的老寒腿、膝关节冷痛。

刮痧的好处主要适用于病变部位比较广的一些疾病,包括内脏的一些疾病。

 2012三伏天的养生格外受人们的关注,冬病夏治也慢慢的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小编现在就给大家如何在三伏天正确的补阳养阴与冬病夏治。

冬病选好方法才能安全的夏治

“春夏养阳”语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需注意的是,人们防病养生不能局限于“养阳”,人体是阴阳的复合体,阴阳平衡是健康之本,阳虚的人还得“三分补阳,七分养阴”。

中医术语:三分补阳 七分养阴

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此时,凡有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皆应避免。尤其是常常倦怠乏力、脸色苍白、手脚冰凉的阳虚体质的人,春夏更是温阳的好时机。需注意的是,不能局限于“养阳”,人体是阴阳的复合体,阴阳平衡是健康之本,阳虚的人还得“三分补阳,七分养阴”。

一般来说,春夏养阳是对的,但不能单纯一味养阳,而是要从阴中求阳;秋冬养阴也是对的,也不能单纯一味养阴,必须要从阳中求阴。这是因为临床上单纯的“阳虚”或“阴虚”是很少,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多见的是“阴阳两虚偏于阴虚或偏于阳虚”。

临床上,对于老慢支等患者,遇到患者秋末冬初病情复发或加重,遵“秋冬养阴”之旨,投养阴润肺化痰止咳药,往往疗效差,有的反增胸闷痰多气喘等症。究其因,此类患者多是阴阳两虚而偏于阳虚,尤其是脾肾阳虚为主,改循“夫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改用苓桂术甘汤或真武汤而获效。但是到了春夏之时,若再坚持温药和之,看来似乎符合“春夏养阳”之旨,但病人往往出现咽干口燥,咳嗽加剧,心烦少气等。即使不出现症状,也要给以“麦味地黄汤”或“八味肾气丸”之类的药物以治其本。如是能够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至冬不发病或发病较轻

对于阳虚的人来说,补阳很简单,但养阴却不容易。纯粹温阳,很快就会出现阳亢伤阴,进而发生上火等不适症状,只有先把阴“养”起来了,才不会出现阳亢。其实,气虚的人同样也需先养阴,因为气属阳,血属阴,只是症状相对较轻。阳虚的人主要表现为倦怠乏力、脸色苍白、手脚冰冷、舌质淡、苔白、喜热食、消化不好、大便稀溏;如果没有感觉冷,只有倦怠乏力、四肢无力,那就是气虚。

阳虚气虚的人,需“三分养阳,七分补阴”。如果有阳虚的症状,如怕冷、腰酸腰冷、头昏耳鸣等,可以服用金匮肾气丸来帮助滋阴补阳,且不上火。此外,平时还可以多用百合、沙参等滋阴润肺的中药材来泡水、熬粥、煲汤食用,在温阳的同时又能保证不上火。

耳压疗法人体的耳朵上面分布着许许多多的穴位,当人体某一个脏器有疾病的时候,相应的穴位上可以有所反应,在反应点上给予适当的刺激,比如用手指的按压刺激,用针刺刺激,激光刺激等,可以进行全身调理及内脏疾病的治疗。

这几年还有结合现代医学的方法,包括脱敏疗法、雾化吸入法、割治疗法、药物的熏洗疗法,等等。

选好疾病

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适宜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冬病,从广义上来讲,是指人体受到寒凉以后容易出现的病症,特别是虚症。常见以下几类。

第一类:表现为阳虚寒甚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肺功能不全、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等病症。

第二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疼痛、四肢麻木、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骨关节等疾病。

 第三类:体质比较虚弱的儿童,经常容易感冒、咳嗽、哮喘、腹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等。

第四类:脾胃系统虚寒性疾病,如慢性寒胃病,冬天或者吃了冷的东西以后,胃部有疼痛不适,喝点热水疼痛可减轻,以及慢性腹泻,老年性的尿频尿急,等等。

第五类:一些免疫力低下,平日体质阳虚、喜暖怕冷,冬天容易出现冻疮,或寒冷性多形性红斑、荨麻疹的人。

总结:冬病夏治也是很有重点的,抓不住重点,把我不住时间,往往就错过了,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从而得不偿失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babytaobao.com/zhongyi/283766.html

Copyright 2005-2024 妈妈好孕网 |陕ICP备2021008751号-2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