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好孕网 > 养生频道 > 中医 > 什么是中医中的“正”和“邪”

什么是中医中的“正”和“邪”

日期:2023-08-31来源:妈妈好孕网人气:196+

中医学所论的“正气”内涵相当广泛而丰富,仅就发病机理而言,正气是指人体的形体结构、精微物质及其产生的机能活动、抗病能力、康复能力.以及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调控能力之总称。

中医的正和邪

正气又简称为“正”。中医发病学认为内脏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病邪难于侵入,疾病无从发生。即使邪气侵袭人体,正气即起来抗邪,若正气强盛。则病邪难于侵入,或侵入后即被正气及时消除,一般不易发病,即使发病也较轻浅易愈。自然界中经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致病因素,但并不是所有接触的人都会发病,此即是正能胜邪的结果。当正气不足,或邪气的致病能力超过正气的抗病能力的限度时,邪正之间的力量对比表现为邪盛正衰,正气无力抗邪,感邪后又不能及时驱邪外出,更无力尽快修复病邪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及时调节紊乱的机能活动,于是发生疾病。

中医学十分重视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认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

,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而发病,这就突出了正气的弛弱在发病中起着主导作用。致病邪气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人体的正气充足,纵然有邪气的存在,也是不能伤人发病的,只有在正气不足,防御能力下降,或者邪气致病能力超过正气的抗御能力时,外邪才会乘虚侵袭而发病。因此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邪气简称为“邪”,又称为“虚邪”、病邪等,是对一切致病因素的统称。中医学中的邪气,包括外感六淫、疫疠,内伤七情、饮食、劳逸,以及外伤、虫兽伤等。邪气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可能起主导作用。

祖国医学在治疗疾病时所应用的法则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八法,概括为扶正与祛邪两大法则。疾病的发生与正气的虚弱有着密切的关系,扶正不能忽视祛邪,因为祛邪能消除致病因素,故前人有“正足邪自去”,“邪去正自安”之说。

中医学所论的“正气”内涵相当广泛而丰富,仅就发病机理而言,正气是指人体的形体结构、精微物质及其产生的机能活动、抗病能力、康复能力.以及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调控能力之总称。

中医的正和邪

正气又简称为“正”。中医发病学认为内脏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病邪难于侵入,疾病无从发生。即使邪气侵袭人体,正气即起来抗邪,若正气强盛。则病邪难于侵入,或侵入后即被正气及时消除,一般不易发病,即使发病也较轻浅易愈。自然界中经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致病因素,但并不是所有接触的人都会发病,此即是正能胜邪的结果。当正气不足,或邪气的致病能力超过正气的抗病能力的限度时,邪正之间的力量对比表现为邪盛正衰,正气无力抗邪,感邪后又不能及时驱邪外出,更无力尽快修复病邪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及时调节紊乱的机能活动,于是发生疾病。

中医学十分重视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认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babytaobao.com/zhongyi/280630.html

Copyright 2005-2024 妈妈好孕网 |陕ICP备2021008751号-2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