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好孕网 > 养生频道 > 中医 > 穴位按摩可助“清热”

穴位按摩可助“清热”

日期:2023-08-25来源:妈妈好孕网人气:980+

穴位按摩可助“清热”

强大的中医让我们知道,穴位按摩可以治疗很多疾病。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谈谈清热的选穴按摩疗法吧!

  穴位按摩助“消热”

中医认为,肺、脾、肝、心四脏与水液代谢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这几个脏腑的水液代谢一旦发生紊乱,身体就容易出现各种不适,表现为一派“热象”。按摩以下几个穴位,有助于“消热”,且操作简便。

  肺热

中医认为“肺主通调水道”,肺不好的人容易生痰、口干等,肺有热往往表现为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咽喉肿痛、便秘等。

  按摩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中医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临床上很多肺热的患者,针刺合谷穴往往能收到较明显的效果。

  脾热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液”,当饮入的水进入胃后,精华部分会输入到脾,进而输布到全身各处,使人体滋润。脾有热时,水液的输布受到影响,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

  按摩内庭穴

内庭穴(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中医认为,脾与胃相表里,因此,按摩此穴可以很好地消“脾热”,该穴位还是上火的“克星”,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可以祛火润燥。

  肝热

肝脏的功能主要是“主疏泄、调畅气机”,水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若肝有病变,则气机不调,气滞水停。肝火旺的人常表现为头晕、易怒、口干舌燥、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

  按摩太冲穴

太冲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因此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

  心热

水液经肺的肃降作用后,还须以心脏为动力,才能随营气循经脉而运行于体内。若心火过旺,常出现口干舌燥、心情忧郁、烦躁、失眠、舌尖发红等一系列心火炽盛的表现。

  心包经刮痧

手厥阴心包经为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心包经。其走向是从左乳上方天池穴往上行至腋窝,再沿手臂内侧中线行至左手中指指端中冲穴。在心包经走罐或刮痧(以皮肤潮红或出现痧点为度),可以达到泻心火的目的。

  如何选择清热去火药

很多人都在说“上火”、“上火”,那到底什么是上火呢,你知道吗?上火了,往往选择清热去火药,那你知道怎么选清热去火中药吗?以下由中医师为大家介绍。

强大的中医让我们知道,穴位按摩可以治疗很多疾病。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谈谈清热的选穴按摩疗法吧!

  穴位按摩助“消热”

中医认为,肺、脾、肝、心四脏与水液代谢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这几个脏腑的水液代谢一旦发生紊乱,身体就容易出现各种不适,表现为一派“热象”。按摩以下几个穴位,有助于“消热”,且操作简便。

  肺热

中医认为“肺主通调水道”,肺不好的人容易生痰、口干等,肺有热往往表现为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咽喉肿痛、便秘等。

  按摩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中医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临床上很多肺热的患者,针刺合谷穴往往能收到较明显的效果。

  脾热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液”,当饮入的水进入胃后,精华部分会输入到脾,进而输布到全身各处,使人体滋润。脾有热时,水液的输布受到影响,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

  按摩内庭穴

内庭穴(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中医认为,脾与胃相表里,因此,按摩此穴可以很好地消“脾热”,该穴位还是上火的“克星”,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可以祛火润燥。

  那么什么是上火呢?

中医指出,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阳是平衡的。但如果长期处于暑热高温环境,或者长期劳累紧张熬夜,或者长期心情不佳,或者吃了辛辣煎炸热性的食物,就会导致阴阳失去平衡;阳热亢盛,阴津不足,就会产生火热毒气;火热毒气可以上行到头面,出现五官和头面部的许多“火热”症状,如口舌生疮、鼻子出血、眼睛红肿、面生痤疮等等,这就是“上火”。

治疗“上火”,就要清热去火;而清热去火的中药有很多,应当怎样选用呢?

  一、要分清“火”在何处

口舌生疮,特别是舌尖溃疡,疼痛难忍,伴有心烦,失眠,小便黄热,多属于心火。可用方药:竹叶30克,生甘草10克,水煎,当茶饮。

牙龈出血,口臭,胃中烦热,大便干结,多属于胃火。可用方药:大黄5克,黄芩10克,黄连5克,水煎或开水泡服。

鼻子出血,咳嗽带血,胸中烦热,多属于肺火。可用方药:白茅根30克,黄芩6克,桑叶5克,水煎,当茶饮。

眼睛红肿,耳朵胀闷,性急易怒,多属于肝火。可用方药:夏枯草30克,柴胡6克,黄芩6克,水煎,当茶饮。

  二、要分清“火”的虚实

虚火多属阴虚津亏,一般有腰酸膝软、容易疲乏等虚弱症状,且手脚心发热、口干,想喝水,但舌苔不厚。可用下方:

麦冬30克,玄参20克,生地20克,水煎,当茶饮。

或用知柏地黄丸,每次6克,一天3次,淡盐水冲服。

  三、要警惕“假火”

如果你有上火症状,比如顽固性口腔溃疡,但久治不愈,感觉怕冷,口不渴,或者喝热水才觉得舒服……要特别警惕,你可能不是真正的“上火”,而是阳气亏虚的表现!一切清热解毒泻火的寒性药,都不能吃,要找有经验的中医师给你调治。

  老年人不要轻易吃清热药物

老年人应慎用清热中药,这是中医专家们的一再告诫。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庭喜欢购买一些清热中草药或冲剂,全家老小时常服用。对身体强壮的成年人来说,适量服点清热药物,并无大碍。但对老年人来说,不适宜地服用清热药物,害处很多。

老年人大多气血虚亏,各种生理机能呈进行性衰退。中医认为,老年人阳气虚弱是最为常见的,而人体阳气的充足与否,与其能否保持健康关系密切。所以,历代医学家提出老年人应护阳固气。

老年人因体弱常患感冒咳嗽、肝胆疾病、高血压、前列腺增生等,而这些疾病往往会呈现出体内有热的某些症状。在一般情况下,服用一些清热药物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关键在于一些老年人不懂“过则有害”这一道理。一旦服药见效,就长期服用清热药物。或者在下次患相似疾病时,不论是否因热引起,也沿用原来清热的药方。

过量服清热药物损阳耗气之后,人就会出现畏寒发冷、头昏体沉、面色青黄、动则出汗、气短不续、张口出气、嗜睡、精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发生四肢浮肿。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因不正确服用清热药所导致的症状,并不都呈现突发性或典型性,所以,又易被忽视而继续服用清热药,这种情况的后果就更为严重了。

老年人一旦出现过量服清热药的症状,必须立即停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一般说来,可选用补阳益气、健脾固胃的方药。下例处方可供参考:人参10克,白术、茯苓、桂枝各15克,黄芪20克,泽泻、猪苓、并麻、柴胡、甘草各6克。水煎服,一周三剂。在矫治过程中,当过量服清热药所导致的症状基本消除时,应停药调养,避免矫枉过正。

温馨提示:俗话说小病不求人,学了穴位按摩清热法,下次大家身体再有不舒服的时候就可以自己诊疗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babytaobao.com/zhongyi/278987.html

Copyright 2005-2024 妈妈好孕网 |陕ICP备2021008751号-2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