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04来源:妈妈好孕网人气:863+
针灸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她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运用针刺和艾灸依据穴位,施以适当手法,来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用以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几千年来,针灸以其自己诸多优势,适用症广、疗效明显、操作简便、经济安全、实用性强等,为保障人民健康,治疗各种疾病起了积极作用,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道教历来就以医药养生闻名于世,民间历来就有:“医道通仙道,十道九医之说。”因此,历代精通医道的道家人物“代代有之”。马丹阳为道教北七真之一,其针灸医技尤为精湛,享有盛誉。其著有《天星十二穴主治疾病歌》又名《天星十二神针法》。天星十二穴分布于人体十二经脉,《天星十二穴主治疾病歌》云: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穴……今就根据《天星十二穴主治疾病歌》引为论述,逐步阐释其十二穴医疗疗效和意义。
足三里《疾病歌》“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肧酸,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乃本经“合”穴,里指邑、居,有集会通达之意,三指膝下三寸,故名足三里。其功能调理脾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主治胃痛、腹胀、呕吐、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中风、水肿、下肢不遂、心悸、虚劳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之一。直刺1-2寸,可灸,针感为酸胀麻电感,可向膝、胫、足部放散。现代医学研究,针刺健康人和胃病患者的足三里,手三里,观察发现胃驰缓时,针刺能使其收缩加强,胃紧张时,变为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针刺家兔的足三里,大椎,能促进白细胞吞噬指数上升,能增强其免疫力,胃切除,剖宫产的针麻要穴。配、内关、中脘、公孙、主治慢性胃炎。
内庭《疾病歌》“内庭次指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
针灸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她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运用针刺和艾灸依据穴位,施以适当手法,来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用以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几千年来,针灸以其自己诸多优势,适用症广、疗效明显、操作简便、经济安全、实用性强等,为保障人民健康,治疗各种疾病起了积极作用,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道教历来就以医药养生闻名于世,民间历来就有:“医道通仙道,十道九医之说。”因此,历代精通医道的道家人物“代代有之”。马丹阳为道教北七真之一,其针灸医技尤为精湛,享有盛誉。其著有《天星十二穴主治疾病歌》又名《天星十二神针法》。天星十二穴分布于人体十二经脉,《天星十二穴主治疾病歌》云: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穴……今就根据《天星十二穴主治疾病歌》引为论述,逐步阐释其十二穴医疗疗效和意义。
闻声,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疼酸,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内庭属足阳明胃经,乃本经“荣”穴,内,指里边;庭,指院穴当趾缝端,如门内之庭院,故名。在足背当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其功能清胃止痛,通调腑气。主治齿痛、口??、喉痹、腹胀、痢疾泄泻、足背肿痛、热病、胃痛吐酸。直刺0.3-0.5寸,可灸,针感为酸胀。配天枢、曲池、治湿热泄痢。曲池《疾病歌》“曲池拱手取,屈时骨边求,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喉闭促欲死,发热更无休,偏身风癣癞,针著既时瘳。”曲池属手阳明大肠经,为本经“合”穴。该穴屈时取穴,穴外有凹,形似浅池,故名。其功能疏风清热,调和营卫,主治热病、咽喉肿痛、齿痛、高血压、癫狂、上肢不遂、肘臂肿痛、吐泻、痢疾。直刺1-1.5寸,可灸,针感为酸胀或麻电感,可向腕,手或肩部放散。配合谷、肩胒、肩鬸、臂臑、天宗主治肩周炎。现代医学研究,该穴有抑菌抗炎作用 ,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B-链球菌引起实验性阑尾炎,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曲池,阑尾穴有肯定疗效。合谷《疾病歌》“合谷在虎口,两指岐骨间,头痛并面肿,疟病热还寒,齿龋鼻衄血,口禁不开言,针入五分保,令人即便安。”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乃本经“原”穴,肉之大为谷,二处相连为合,穴当大指,二次指岐骨间,该处形似深谷,故名。其功能疏风解表,镇痛通络。主治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齿痛、失音、面肿、口眼??斜、牙关紧闭、半身不遂、指挛臂痛、热病无汗、多汗、耳聋、耳鸣、腹痛、经闭、滞产、痢疾、小儿惊风。直刺0.5-1寸,可灸,针感以麻胀者居多,可向手指或肘背部放散,有的可传导至面部,配太冲,有镇痛止抽作用,针麻止痛常用穴。配曲池、风池、大椎、肺俞可治疗伤风感冒;配光明、四白、攒竹可治疗少年假性近视眼。
委中《疾病歌》“委中曲瞅里,横纹脉中央,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背梁,酸痛筋莫展,风痹复无常,膝头难伸屈,针入既安康
。”委中属足太阳膀胱经,委,指弯曲,穴在腘窝正中,委而屈之取穴,故名。乃本经“合”穴其功能凉血泻热,舒筋活络。主治腰痛、下肢痿痹、中风昏迷、半身不遂、腹痛、呕吐、腹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直刺1-1.5寸,禁灸,针感酸胀或麻电感,可向小腿及足底放散《玉龙歌》环跳能医腿股风,居鬸二穴认真攻,委中毒血更出尽,愈见医科神圣功。配环跳、肾俞、大肠俞、承山、昆仑主治腰推病。承山《疾病歌》“承山名鱼腹,肰肠分肉间,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脚气并膝肿,展转战痛酸,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承山,属足太阳膀胱经,承,指承接,穴在腓肠肌肌腹下端凹陷处,是处形若山谷,故名。其功能舒筋脉,理肛疾。主治腰背痛、小腿转筋、痔疾、便秘、腹痛、疝气。直刺1-2寸,可灸,针感以酸胀为主,可向腘窝及足底放散,配太溪、昆仑、照海、申脉、解溪治足跟痛。太冲《疾病歌》“太冲足大指,节后二寸中,动脉知生死,能治惊痛风,咽喉并心胀
,两足不能行,七疝偏坠肿,眼目似云蒙,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太冲属足厥阴肝经,木穴为肝经“原”穴“输”穴,肝主藏血,“冲”要冲,因局部脉气盛大,故名。其功能平肝镇惊,泄热理血,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胁痛、遗尿、疝气、崩漏、月经不调、癫痛、小儿惊风、下肢痿痹。直刺0.5-0.8寸,可灸,针感为酸胀。《备急千金方》太冲主面尘黑,肝咳刺太冲。现代医学研究,对施行胆囊切除和胆总管控查术的急性胆道疾病患者,针刺足三里,阳陵泉或深刺太冲,观察到能使注射吗啡后,胆道压力不仅停止上升,而且迅速下降,配足三里、阳陵泉、肝俞、胆俞、涌泉主治急性病毒性肝炎。昆仑《疾病歌》“昆仑足外踝,跟骨上边寻,转筋腰尻痛,暴喘满冲心,举步行不得,一动即呻吟,若欲求安乐,须于此穴针。”昆仑属足太阳膀胱经,为本经“经”穴,昆仑,指山名,形容外踝高突如山,穴在其后,故名。其功能清头明目,利腰摧产。主治头痛、项强、
目眩、疟疾、腰痛、肩背拘急、足跟痛、小儿惊风、难产。直刺0.5-0.8寸,可灸,针感以酸胀为主,可向小趾放散,《针灸大成》妊娠刺落胎。环跳《疾病歌》“环跳在髀枢,侧卧屈足取,折腰莫能顾,冷风并湿痹。脚胯连肰痛,转侧重郗觑,若人针灸后,顷刻病消除。”环跳属足少阳胆经,穴当髀枢,针此穴疾去痛止,可跳跃如常,故名。其功能祛风湿,利腰腿。主治下肢风湿痹痛、瘫痪、腰胯痛。直刺2-3寸,可灸,针感为酸胀或麻。配腰阳关、阳陵泉、绝骨、委中、昆仑主治腰椎肥大性下肢疼痛麻木症。阳陵泉《疾病歌》“阳陵居膝下,外腑一寸中,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床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阳陵泉属足少阳胆经,为本经“合”穴,外侧为“阳”
“陵”指高处,“泉”凹陷,穴在下肢外侧腓骨小头前凹处,故名。其功能清肝利胆,舒筋活络。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膝肿痛、麻木、脚气、胆腑病、口苦、呕吐、黄疸、破伤风。直刺或向
下斜刺1-1.5寸,可灸,针感为酸胀,可向下放散。现代医学研究,针刺能增强胆囊运动和排空能力,此种作用,在有针感时既开始,在起后10分钟更为明显。配日月、期门主治胆囊炎、胆结石、黄胆。通里《疾病歌》“通里腕侧后,去宛一寸中,欲言声不出,懊?鴔及怔忡,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虚则不能食,暴暗面无容,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通里属手少阴心经,为本经“络”穴,经过为通,邻里为里,是穴为手少阳络脉由此别处,与手太阳经联络,经气由此通达表里二经,故名。其功能养血安神、熄风开音。主治暴暗、舌强不语、心悸怔忡、头晕、目眩、咽喉肿痛、腕臂痛。直刺0.2-0.5寸,可灸,针感为酸胀,可向前臂及腕部放散。配、内关、神门、膻中、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
列缺《疾病歌》“列缺腕侧上,次指手交叉,善疗偏头患,遍身风痹麻,痰涎频壅上。口噤不开牙,若能明补泻,应手去如拿。”列缺属手太阳肺经,
为本经“络”穴,该穴位于桡骨茎突的缺列外,手太阴脉从这里别走手阳明脉,故名。其功能宣肺疏风,通调任脉,四总穴之一。长于治疗偏头痛、正头痛、颈项强痛、口眼??斜、腕腿无力。向上或下斜刺0.3-0.8寸。可灸,针感以酸胀者居多,可向肘部放散。配合谷、风池、四神聪、太冲、率谷主治头痛。以上天星十二穴都为人体十二经脉最重要和常用的穴位之一,其治疗病症广泛,疗效明显。《天星十二穴主治疾病歌》对于当代研究针灸医学具有启迪和积极作用,对于《天星十二神针法》的具体的治疗方法,现已无资料可查,不得而知,必须通过其它资料来考证。宋元时期为针灸学发展最为兴盛时期,盛行于《子午流注针法》和《灵龟八法》。《子午流注针法》是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个经穴为基础,根据出井,溜荣、注俞、五行、天干、地支等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针刺取穴法。《灵龟八法》是运用古代哲学的八卦九宫学说,结合人体奇经八脉气血的会合,取其与奇经八脉相通
的八个经穴,按照日时干支的推演数字变化,采用相加,相除的方法,做出按时取穴的一种针刺法。此法包含着天人相应之说,阴阳消长之理,五行生克之变,气血流注之机。这种方法是金、窦汉卿的《针灸指南》中首见记载。据元末明初的学者贝琼在《清江贝先生文集》卷11《送王瑞肳序》中记载:余读《针经》而知针之要,不出八穴……通其术者,金季则有赵魔哥,皇元则有丘长生真人,真人以授窦文贞公,又卷10《医镜密语疗》也记载窦文贞公得丘长生真人①之传,而大显于中朝,贝琼提到赵魔哥就是金代的赵抱渊,赵抱渊为道教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祖师在陕西收的弟子,王重阳祖师后来到山东传教又收了马丹阳、邱处机、刘处玄等七大弟子,世称北七真,马丹阳和赵抱渊,为全真道重要传人,边传道边为人治病。从赵抱渊、马丹阳和丘长生真人的特长,可见全真道精通针灸医学的不在少数,对针灸的研究都有着很高的造诣,对当时的针灸兴盛和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有着不可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babytaobao.com/zhongyi/273271.html
Copyright 2005-2024 妈妈好孕网 |陕ICP备2021008751号-2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