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7来源:妈妈好孕网人气:33+
本文内容大纲:
研究表明,五谷杂粮可养五脏。早在古代就有“一谷补一脏”的说法。五谷有小米、大米、小麦、大豆、高粱。其中小米可养脾、大豆可养肾等等。中医认为,五谷不仅可以裹腹,还是五脏食疗 养生 的好食材。
一、大豆重养肾
大豆中的黑豆被称为“肾之谷”,中医认为它具有补肾强身、解毒、润肤的功效,对肾虚、浮肿有较好的食疗作用。
做法:泡发后打制成豆浆,或煮黑豆粥,每天早晚各一次。
二、大米重润肺
大米涵盖稻米、紫米等,在出现肺热、咳嗽等症状时,具有很好的滋阴润肺的作用。
做法:用小火熬制大米粥,直至等米汤浓稠,只喝米汤不吃米粒,随时可服用。
三、小米重养脾
小米是五谷之首,常食能补脾益胃。小米对脾虚体弱的人而言,可谓是进补的上品,可以补中益气、延年益寿。
做法:熬一锅小米粥,用汤匙撇出小米粥上层的精华——米油,空腹喝下,有很好的养脾胃的疗效,每天早晚均可服用。
四、小麦重养心
小麦被称为“五谷之贵”。中医认为它能养心安神、除烦去燥。对消除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自汗盗汗以及烦躁情绪有食疗作用。
做法:取带皮的全小麦熬粥,或去中药店买一些浮小麦熬水,每天早中晚服用。
五、高粱重养肝
高粱和大豆都属于杂粮,但却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养肝益胃、收敛止泻的功效,尤其是患有慢性腹泻的人,持续吃一段时间后,会有良好的功效。
做法:把高粱米加工成面粉后炒熟,用开水调成稀糊每天早晚饭前服用。
常吃五谷杂粮,就能轻松获得健康。“五谷杂粮疗法”撷取天然食物的高营养价值,调和天然药物养生治病的功效,烹制出具有滋补、食疗功效的药膳。不妨和我一起来了解下七款五谷养生养生 方法 ,欢迎大家的阅读!
七款五谷养生养生方法
一、养心补血糊:
可改善血液循环,健脑益智,增强活力。
配方:糙米、花生、红米、枸杞、红枣、莲子。
二、补肾益气糊:
可扶正补虚,防止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
配方:糙米、黑芝麻、黑米、花生、枸杞、红枣、莲子。
三、清肝明目糊:
可清热解毒、润肺化痰、消食化滞、降血压、降血脂、 清肝明目。
配方:糙米、绿豆、花生、荞麦、莲子。
四、提神静气糊:
可补血益气,调理消化系统,预防贫血及骨质疏松。
配方:糙米、红米、黑米、花生、燕麦、红枣。
五、万寿养生糊:
可延缓衰老、健脾养胃、滋养五脏、安神润肺。
配方:糙米、花生、小米、小麦、莲子。
六、润肺养颜糊:
可益气和血,清热除烦,润肺养颜。
配方:糙米、花生、小麦、燕麦、玉米、薏米、莲子、百合。
七、健脾养胃糊:
可均衡营养,调节五脏,温中和胃,补充气血。
配方:糙米、花生、黑米、小米、红小豆、红枣。
八个养生禁忌
一、老了才养
许多人认为养生是老人的事,年轻时无须养生。其实,养生要从娃娃抓起,正如机器要从新时保养。一旦零件有损,养生为时已晚,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二、病了才治
许多人不病不查体,病了才看医生。其实,养生应以预防为主,平时应定期检查,定时保养。
三、饿了才吃
许多人不吃早餐或不按时就餐,理由是不饿。生理学告诉我们,食物在胃内经过4~5个小时后就全部排空。感到饥饿时胃液已经开始"消化"胃黏膜,而规律饮食、均衡营养,是养生保健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四、渴了才喝
平时不喝水,口渴才饮水,是许多人的习惯。事实上,水对人体代谢的作用比食物还重要。感到口渴时表明身体已经缺水到一定程度。临床发现,不常饮水的人,患便秘、尿路结石的机率会明显高于有饮水习惯的人。
五、急了才排
许多人没有定时排便的习惯,甚至有便不解,宁愿憋着,这样对健康极为不利。大小便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容易引起便秘或膀胱过度充盈,粪便和尿液中的有毒物质被人体吸收,造成“自身中毒”。
六、困了才睡
人的一生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新陈代谢活动中重要的生理过程。只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每天不少于7小时睡眠,才能维持生物钟的正常运转。但有些人不是按时就寝,而是毫无节制,不困不睡,甚至困了也强撑着。这不利于保护大脑,更易引起失眠,长此以往,损害生命。
七、累了才歇
累了才休息是许多人的习惯。其实,累是身体相当疲劳的感觉,这时休息已为时过晚。应养成不累也休息的习惯,做到不过分透支体力、脑力。
八、胖了才减
进食过量、营养过剩、缺乏运动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这些都是可以预防的。时下,许多人不加节制大吃大喝,大胖子随处可见,一胖就易病。况且,目前尚无理想的减肥摇问世。因此,减肥不如防胖,莫做胖了再减、自己掐自己脖子的傻事。
五谷杂粮养生法相关 文章 :
1. 五谷杂粮怎么养生
2. 五谷杂粮食疗养生配方
3. 五谷杂粮养生食谱
4. 生态五谷杂粮养生粉
5. 五谷杂粮粉养生配方怎么做
五谷杂粮怎么吃?不少人家里买了五谷杂粮却不知道怎么吃,经常吃五谷杂粮可以起到防病治病,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关于五谷杂粮怎么吃?五谷杂粮怎么吃最养生?我来为您一一解答。
五谷杂粮怎么吃 1.燕麦八宝饭好瘦身
燕麦通常被人们用来泡在牛奶中食用,其实偶尔用燕麦做一做八宝饭,更能起到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的作用。燕麦是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最佳保健食品。更重要的是,燕麦丰富的可溶性纤维可促使胆酸排除体外,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取。同事,燕麦的减肥瘦身效果也很好。
2.糯米适合做醪糟
糯米可以用来煮粥,也可以用来做汤圆,但是最健康也最神奇的做法还是把它做成醪糟酒酿,糯米可以帮助消化,也有安神的作用,能够缓解疲劳和头晕眼花的症状。想吃甜的可以加一些冰糖,醪糟酒酿可以在中午和晚上服用,不但帮助消化,而且镇静安神,也会让胃觉得很舒服。
3.薏米煲汤最滋补
薏米有强筋骨、健脾胃、清肺热等功效,对女性来说是非常好的滋补品。但薏米性微寒,并不适合煮粥或单吃。与一些能起到温补作用的食物一起煲汤就非常适合了。可以把鸡腿、番茄与薏米一起炖煮。薏米不容易消化,所以尽量不要多吃,尤其是老人、儿童及胃寒的人,一定要适量。
4.糙米粥“刮”脂肪
糙米最大的特点就是含有胚芽,其中维生素和纤维素的含量都很高,常吃能够起到降低脂肪和胆固醇的作用。在做糙米粥之前,要先把糙米浸泡30分钟左右,然后与做正常的米粥一样煮就可以了。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直接喝这种糙米白粥,否则可能会引起血糖的突然增高。
5.高粱适合做点心
高粱米比较适合做一种叫高粱粑的点心,就是吧高粱米磨成粉后加入泡打粉、白糖、鸡蛋和适量水调到黏稠,揉成面团,把高粱面团按平蒸熟,下油锅稍炸,撒上芝麻即可。高粱粑对于一些胃肠功能略差的人来说不好消化,可以尝试做一些高粱羹。
6.长身体吃荞麦面条
荞麦的蛋白质比大米和面粉都高,老人和小孩更适合食用荞麦。尤其是成长中的儿童。荞麦面条最适合的搭配是用肉末和黄瓜一起凉拌。荞麦面性凉,容易伤胃,在做的时候一定要泡得久一些,直到泡软。肉末最好采用羊肉末。荞麦面条虽然好吃,但并不适合早餐和晚餐,容易让胃部负担较重,导致不易消化,每次不应食用过多,适量最好。
正确吃粗粮的3个方法
1.吃粗粮及时多喝水粗粮中的纤维素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做后盾,才能保障肠道的正常工作。一般多吃1倍纤维素,就要多喝1倍水。
2.循序渐进吃粗粮突然增加或减少粗粮的进食量,会引起肠道反应。对于平时以肉食为主的人来说,为了帮助肠道适应,增加粗粮的进食量时,应该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3.搭配荤菜吃粗粮当我们每天制作食物时,除了顾及口味嗜好,还应该考虑荤素搭配,平衡膳食。每天粗粮的摄入量以30~60克为宜,但也应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
五谷杂粮怎么吃最养生 大豆重养肾
大豆中的黑豆被称为“肾之谷”,中医认为它具有补肾强身、解毒、润肤的功效,对肾虚、浮肿有较好的食疗作用。
做法:泡发后打制成豆浆,或煮黑豆粥,每天早晚各一次。
大米重润肺
大米涵盖稻米、紫米等,在出现肺热等症状时,具有很好的滋阴润肺的作用。
做法:用小火熬制大米粥,直至米汤浓稠,只喝米汤不吃米粒,随时可服用。
小米重养脾
小米是五谷之首,常食能补脾益胃。小米对脾虚体弱的人而言,可谓是进补的上品,可补中益气、延年益寿。
做法:熬一锅小米粥,用汤匙撇出小米粥上层的精华——米油,空腹喝下,有很好的养脾胃的疗效,每天早晚均可服用。
小麦重养心
小麦被称为“五谷之贵”。中医认为它能养心安神、除烦去燥。对消除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自汗盗汗以及烦躁情绪有食疗作用。
做法:取带皮的全小麦熬粥,或去中药店买一些浮小麦熬水,每天早中晚服用。
高粱重养肝
高粱和大豆都属于杂粮,但却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养肝益胃、收敛止泻的功效,尤其是患有慢性腹泻的人,持续吃一段时间后,会有良好的功效。
做法:把高粱米加工成面粉后炒熟,用开水调成稀糊每天早晚饭前服用。
玉米颜色不同功效不一
不同颜色的玉米,保健功效略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含有的色素品种不一样。与白色玉米相比,紫玉米中多了花青素,因而具有抗氧化、防衰老的功效。黄色玉米含有胡萝卜素和玉米黄素,对于维持视力健康有好处。不同口感的玉米,营养价值也有区别。甜玉米香甜可口,受人喜爱,更有一种“水果型甜玉米”,可以像水果一样生吃。
这种甜玉米的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含量比普通玉米高1—2倍,硒的含量则高8—10倍,其所含有的17种氨基酸中,有13种高于普通玉米。但甜玉米含糖量高,大部分是蔗糖、葡萄糖,易引起血糖升高。糯玉米蛋白质含量较高,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1等,其中支链淀粉含量非常高,不适合糖尿病人食用。而老玉米中粗纤维含量较高,可溶性糖含量低,对于减肥人群、糖尿病人群是非常好的选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babytaobao.com/zhongyi/224728.html
Copyright 2005-2024 妈妈好孕网 |陕ICP备2021008751号-2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