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好孕网 > 养生频道 > 运动 > 太极拳的八个基础动作

太极拳的八个基础动作

日期:2024-05-05来源:妈妈好孕网人气:467+

太极拳的八个基础动作

1、太极拳基本八法五步怎么练


  

太极拳八法五步分解教学视频,简单易学


2、八式太极拳的动作要点


  

起势
1、 两脚开立 2、两臂前举 3、屈膝按掌
一、 卷肱式
1、 转身翻手摆掌 2、屈臂卷肱 3、前推后收
4、转身翻手摆掌 5、屈臂卷肱 6、前推后收
二、 楼膝拗步
1、 转腰摆手收脚 2、上步屈臂 3、弓步楼推
4、后坐摆脚 5、转腰摆手收脚 6、上步屈臂
7、弓步搂推
三、 野马分鬃
1、 转身坐腿分手 2、收脚抱球 3、转身上步
4、弓步分靠 5、坐腿撇脚转身 6、收脚抱球
7、转身上步 8、弓步分靠
四、 云手
1、 摆手翻掌 2、转身左云 3、翻手收脚 4、转身右云
5、翻手出脚 6、转身左云侧翻手 7、转身右云
8、翻手收脚 9、转身左云 10、翻手出脚 11、转身右云
12、侧弓步翻掌
五、 金鸡独立
1、 坐腿转腰落手 2、提右脚独立挑掌 3、落脚落手
4、提左脚独立挑掌
六、 登脚
1、 落脚抱手 2、提右膝抱手 3、分手登脚 4、落脚抱手
5、提左膝抱手 6、分手登脚 7、落脚抱球
七、 揽雀尾
1、转身上步 2、右弓步前棚 3、提左手旋臂 4、后坐下捋
5、转身后捋 6、转腰搭手 7、弓步前挤 8、弓步(平分)抹掌
9、后坐引手10、弓步前按 11、转身分手扣脚
12、收脚抱球 13、转身上步 14、 弓步前棚
15、提右手旋臂 16、后坐下捋 17、转身后捋
18、转腰搭手 19、弓步前挤 20、弓步(平分)抹掌
21、后坐引手 22、弓步前按
八、 十字手
1、 撇右脚、右弓步分手 2、扣右脚、左弓步棚掌于胸前
3、收右脚、两脚成开立步4、两手举抱
收势
1、 翻掌分手 2、垂臂落手 3、并步还原





  

八式太极拳:起势的要点,看大师如何讲解正确的训练模式,厉害!





  

太极拳的八个基础动作,练好它们,再学太极拳套路,事半功倍!





  

一、 卷肱式

1、 转身翻手摆掌

2、屈臂卷肱

3、前推后收

4、转身翻手摆掌

5、屈臂卷肱

6、前推后收

二、 搂膝拗步

1、 转腰摆手收脚 2、上步屈臂 3、弓步搂推

4、后坐摆脚 5、转腰摆手收脚 6、上步屈臂

7、弓步搂推

三、 野马分鬃

1、 转身坐腿分手

2、收脚抱球

3、转身上步

4、弓步分靠

5、坐腿撇脚转身

6、收脚抱球

7、转身上步

8、弓步分靠

四、 云手

1、 摆手翻掌

2、转身左云

3、翻手收脚

4、转身右云

5、翻手出脚

6、转身左云侧翻手

7、转身右云

8、翻手收脚

9、转身左云

10、翻手出脚

11、转身右云

12、侧弓步翻掌

五、 金鸡独立

1、 坐腿转腰落手

2、提右脚独立挑掌

3、落脚落手

4、提左脚独立挑掌

六、 登脚

1、 落脚抱手

2、提右膝抱手

3、分手登脚

4、落脚抱手

5、提左膝抱手

6、分手登脚

7、落脚抱球

七、 揽雀尾

1、转身上步

2、右弓步前棚

3、提左手旋臂

4、后坐下捋

5、转身后捋

6、转腰搭手

7、弓步前挤

8、弓步(平分)抹掌

9、后坐引手

10、弓步前按

11、转身分手扣脚

12、收脚抱球

13、转身上步

14、 弓步前棚

15、提右手旋臂

16、后坐下捋

17、转身后捋

18、转腰搭手

19、弓步前挤

20、弓步(平分)抹掌

21、后坐引手

22、弓步前按

八、 十字手

1、 撇右脚、右弓步分手

2、扣右脚、左弓步棚掌于胸前

3、收右脚、两脚成开立步

4、两手举抱

收势

1、 翻掌分手

2、垂臂落手

3、并步还原

扩展资料:

八式太极拳的动作要求:

(1)动作阴阳,交合运变,体现势正、招圆、松静、柔绵之功;

(2)手眼身法步高度配合一致,做到手到、眼到、身到、步到;

(3)动静相间,刚柔并济,蓄气轻缓,发劲快打;

(4)稳定时无物无我,运动时得意忘形,轻松自在。

八式太极拳的口诀:

八式简化武当拳,无极起势鼓荡丹,

两仪开合掳带连,鹤飞展翅气沉田。

旋转乾坤开胯髋,野鸡蹿林走连环,

五龙暗渡偷掌腿,侧人打钟架压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式太极拳


3、太极拳的基本姿势是什么


  请看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和杨澄甫的太极拳练习谈

王宗岳---太极拳论

(一)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所谓太极,古人"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太初、太一也" ( 《易系辞》 )。这是我国古代的天体演化论,把太极形容为阴阳两气,混沌未分。也有人解释"太极"是屋中最高处正梁的中心,意为最高、最中心的东西。
  
  (太极图)呈圆形,内含阴和阳两个半弧形的类似鱼形的图案。太极拳采用这个名称,象徵著太极拳是圆转的、弧形的、刚柔相济的拳术。
  
  "无极而生",周敦颐 ( 1017一1073 )所著《太极图说》 说 :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王宗岳说: "太极者,无极而生",是根据《太极图说》而立论的。
  
  "阴阳之母也意指阴阳两气包含在"太极"之中,所以说"太极"是"阴阳之母" 。
  
  (二)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古人认为太极是一个混圆体,包含阴阳两气。动时这个混圆体就起变化,分阴分阳,所以说太极生两仪,亦即 "动之则分"。静时仍然是一个混圆体,阴阳变化虽然相对静止,但阴阳的道理完全具备,所以叫做"静之则合"。
  
  上面五句话,讲的是太极拳的理论,下面就根据这种理论来阐明太极拳推手的要领方法。
  
  太极拳创造於清初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左右,创造人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他写的太极拳的原始理论《拳经总歌》有: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两句话,王宗岳据此进行了发挥。
  
  (三)无过不及,随屈就伸
  
  推手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来屈伸进退,要随看对方的动作而采取攻防动作,不可主观,不可盲动,要随对方的屈伸而屈伸,人屈我伸,人伸我屈,要和对方的动作密切不离,不要过与不及,要不顶不丢; 对方进一寸,我退一寸; 进一分,退一分。退的少了成为"顶",退的多了成为"丢 " 。
  
  "直来横去,横来直去"是武术各流派的共同经验,太极拳推手还有形象上缠绕绞转的"粘随"特点,可练习皮肤触觉和内体感觉,以利了解对方的动向、力点和快慢,作出判断来克制对方。这比单凭目力来判断对方动向的拳种,多了一种侦察能力"听劲"。
  
  (四)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推手时要放松,攻和防都如此,逐渐练出一股"柔劲"来。刚劲好像一根硬木头,坚实但变化少。
  
  柔劲好比钢丝绳,变化多。俗语说软绳能捆硬柴。但从理论上讲,柔能克刚, 刚也能克柔。
  
  单纯的柔是不够用的,太极拳主张"柔中寓刚"、"刚柔相济",粘与走都要以柔为主,柔久则刚在其中,人以刚来,我以刚去对抗,这是两方相抗,不是"引进落空"、"借方打人"的技巧,而应该"人刚我柔"地把对方力量引开,使之落空不得力。
  
  所以学太极拳推手一开始就要放松,心身都要放松。对方刚来,我总是柔应,便对方不得力,有力无处用,这叫做"走化",目的是我走顺劲,造成有利於 我的形势,使对方走背劲,造成不利於对力的形势。
  
  当对方来劲被我走化形成背劲时,我即用粘劲加力於其身手,使之陷入更不利的地位,从而无力反击。粘好像胶水、生漆粘物一样,粘走相生,刚柔相济,这是推手的重要原则。
  
  粘这个字,是三百余年前俞大猷、戚继光等提出来的,武术书上最初见於明朝俞大猷的《剑经》,在他的对打棍法(不是套路的对打)中有时用粘字。到清初,太极拳推手就完全用粘劲,於是"粘"的用途日广。
  
  练粘可使人的反应变快,触觉灵敏,所以能做到随对力来劲粘走相生,克敌制胜。
  
  (五)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动作快慢要决定於对力动作的快慢,不能自作主张。首先,手臂放松,触觉灵敏,才能急应缓随,处处合拍。只有触觉灵敏了,才能做到"彼微动,已先动",才能制人而不为人所制。
  
  (六)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动作虽然千变万化,而粘走相生,急应缓随的道理是一贯的。
  
  (七)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这是太极拳推手功夫的三个阶段:即著熟、懂劲、阶及神明。
  
  一 、著熟 著是打法、拳法、拳势,譬如看棋。中国武术各拳种的套路,就是各个不同的"势"联贯组成的,每"势"都有它的主要攻防方法和变化方法,错综互用,这就称作 "拳术"、 "拳法"、 "拳套"。不讲技击方法的套路,称作体操、舞蹈、导引或八段锦。有些拳种只讲姿势优美,实用性差,称作花拳绣腿,是表演艺术性的武舞( 讲究实用性的称作武艺 ) 。练太极拳推手,首先是身法、手法、步法.眼法和每势的著法(攻击和防御的方法)要练得正确、熟练;特别是练拳架,首先姿势要正确,拳套要联贯熟练和呼吸配合好。然后在推手、散打中进行试用,捉摸每个看法用得上,还是用不上;用上了,用劲对不对等。这是前人教太极拳的次序,即首先要懂得每势的看法和变化,不可瞎练,漫无标准地划圈。
  二 、懂劲看法练熟即可逐渐悟出用动的粘随.刚柔、虚宜、轻重以及屈中求直.蓄而后发等道理。现在有些人学推手好谈懂劲,但不研究看法,这是跳班、越级的方法。只追求劲,不讲求看法,往往无从捉摸,不看边际。 因为, "劲附著而行,劲贯著中",看法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舍近就远,劲也就随著"看法"而失去应有的作用。懂劲以后,著法的使用才能巧妙省力。看法和懂劲都要和呼吸自然结合,不属拳法的动作不可能结合呼吸,例如两个吸或两个呼凑在一起的动作就不可能结合呼吸。懂劲质量愈高,推手时威胁对方的力量也越大,看法的使用也更能得机得势。懂劲主要是从推手实践中悟出来的。只练拳不练推手,对懂劲是谈不上的。想象出来的懂劲,一接触实际就不行。
  三 、阶及神明 "阶及"意即逐步上升,亦即台阶、梯子,须一步一步爬上去。 "神明"意即神妙高明,随心所欲,形成条件反射,熟能生巧。"由著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这句话,总的意思就是踢、打、跌、摔、拿等著法熟练后,逐渐悟出"劲"贯看中的技巧,掌握"劲" 这个总钥匙,不求用著,而著法自然用得巧妙,最后达到"妙手无处不混然"的程度。
  
  (八)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用力系指练功夫,不是指用力气。全句意为:不经过勤学苦练,就不能豁然贯通忽然完全悟解 ) 。
  
  坚持练拳推手,钻研掌理,会有好几次"豁然贯通",功夫是没有止境的。
  
  青年时期、壮年时期和老年时期,各有一次或多次对拳理的"豁然贯通"。
  
  通过向有经验的师友学习、交流和反复研究掌理,功夫才能练到自己身上,对疗病保健,增 强体质才有帮助。
  
  太极拳发展至今,主要的传统套路有陈、杨.武、吴、孙等五式,陈式还有老架.新架和赵堡架三种,都是讲究每势的著法的。传统套路都有这种讲究著法、运气的特点。
  
  懂得著法,拳套才容易练正确,不致练得千奇百怪,也才能和呼吸结合得好, "气与力合",疗病健身的效果较高,又可节省练拳的时间。
  
  (九)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虚领顶劲意为头顶要轻轻领起往上顶著,便於中枢神经安静地提起精神来指挥动作。
  
  关於气沉丹田,说法不一。这裏可能是指腹式深呼吸,吸时小腹内收,隔肌上升,胃部隆起,肺部自然扩张。呼时小腹外突,隔肌下降,胃部复原,胸廓自然平正。
  
  身心兼修,内外并练,著重在内壮,这也是被称作"内功拳"的太极拳的一个特点。
  
  气沉丹田不可硬压丹田,也不可一味"沉气",而要"气宜鼓荡",并且练拳时的腹式呼吸只能用逆式,不能用顺式。
  
  顺式是吸气时小腹外突(气沉丹田),呼气时小腹内收,结合在拳套内就只能始终 "气沉丹田",有降无升,所以一定要用逆式。
  
  如果用顺式腹式呼吸,对练拳推手都是无益的,因为攻的动作都要借地面反作用力,必须气沉丹田,劲才能往前发。哪能劲往前发而呼气时小腹却内收之理?
  
  逆式深呼吸是引进时吸气,小腹内收; 发劲时小腹外突,气沉丹田。
  
  内功拳种的"形意". "八卦". "南拳 "、 "内家拳",都是用腹式逆呼吸的。
  
  王宗岳高度概括了太极拳的理论(那时只有陈式太极拳一种,没有流派),对呼吸运气只讲了一句 "气沉丹田 "。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基本上概括了太极拳对立身中正.松静自然地运气练拳和推手的要求。
  
  (十)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不偏不倚是说身体姿势不要歪斜而失去中正。不偏是指形体上、神态上都要自然中正,不倚是不丢不顶,不要依靠什麼来维持自己的平衡,而要中正安舒,独立自主。
  
  忽隐忽现是说行气运劲要似有宜无,忽轻忽重,虚宜无定,变化多端,使对方难於适应顾此失彼。
  
  ( 十一)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承上文,既要做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还要做到,对方从左方用力攻来,我左方虚而化之,虚而引之不与顶抗,使来力落空 ; 如对方从右方用力来攻,则我右方虚而化之,虚而引之,也不与顶抗,使来力落空。 这就是不犯双重之病。
  
  练到处处能虚而化之,虚而引之,就是棋高一著,从而使对方缚手缚脚。
  
  虚 和 "杳 "都是不可捉摸的意思。
  
  ( 十二)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弥字作"更加"解释。我运用粘化划弧的引进落空的方法,对方往上进攻,我高以引之,使有高不可攀,脚跟浮起,凌空失重的感觉 ; 如对方往下进攻,我低以引之,便有如临深渊,摇摇欲坠,愈陷愈深的感觉 ; 若对方前进,我渐渐引进,便其摸不到我身上,有进之则愈长而不可及的感觉,经我粘逼进攻,对力越退越感觉不能走化。
  
  这四种情况都是粘走相生,不丢不顶我顺人背,我得机,得势,彼不得机、不得势而出现的。
  
  上述推手技巧只要认真实践,人人都可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但这种推手技巧可说是无止境的,因之可说是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健身防身的技术。
  
  推手双方功力相等,不容易发挥出这样的技巧,如果差距大了 (例如力量、 耐力.速度.灵敏.技巧等相差大了) ,这种高级技巧就会显示出来。
  
  ( 十三)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这是形容触觉、内体感觉的灵敏度极高,稍微触及,便能感觉得到,立即走化。功夫练到技术高了,便能做到:一根鸡毛,一只苍蝇或一只小虫轻轻触及人体任何部位,都能感觉得到并立即有行动对付;在推手时,便能做到他不知我,我能知他。
  
  ( 十四)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这句说明王宗岳是唯我独尊的。他生於二百多年前,那时,中国武术家还认为近身搏斗技巧在战场上还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 十五)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
  
  这种拳术技巧的门派是很多的,它们虽然姿势动作不一样,但不外乎是力大 打力小,手脚快打手脚慢。
  
  ( 十六)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
  
  所谓有力打无力,大力胜小力,手快胜手慢,都是先天赋有的本能,不是学出来的。看来,这两段话,有宗派观点,有形而上学的论点。说其它拳种是旁门,而自己是正门,是正宗,这确是宗派观热。
  
  力大胜力小,有力打无力,手快打手慢,是一种规律,但力量和速度也不是先天自然之能,也需要学习锻炼才能加大力量,加快速度。因此"非关学力而有为也"这句话是错误的。
  
  太极拳从名字的含义来讲是有柔有刚,有轻有重,有快有慢,既要栋习四两拨千斤,又要练习"混身合下力千斤",所以单纯强调一方面,就有片面性,就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了。
  
  ( 十七)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 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察 (打手歌) 裏有 "四两拨千斤"一句话,显然不是用大力来胜人; 看到年纪耄(意为七八十岁)或耋(意为八九十岁)的人还能应付众人的围攻,取得胜利,可是老人体力比较差,动作此较迟钝,还能御众取胜,说明 "快"也不一定能取胜。
  
  过去认为《打手歌》是王宗岳的作品,有人从拳论中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的."察"字来判斯《打手歌》是王宗岳以前人的作品,这是很对的。后来核对了陈家沟原有的四句《打手歌》,才断定现在六句的《打手歌》是经过王宗岳修订的。
  
  这四句话是强调小力胜大力的技巧作用。
  
  (十八)立如秤准,活如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始终保持平衡,身法端正,要像秤准一样;身手圆活如车轮旋转不但不受来力,还能把来力抛出去;无论来力多麼直大,要粘著走化,不要顶抗,如果粘著处放松走化不受力,这叫做"偏沉",能做到 "偏沉",就能顺随,使对方有力也不得力,有力无处用,推手时要避免两方相抗,如果两方相抗,不能够偏沉则随,动作就会滞钝,结果还是力大者胜力小者。
  
  ( 十九)每见数年钝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常常见到勤练太极拳推手多年的人,不能很好领会"懂劲 "和"粘随走化"的道理,往往不能制人,反而被人所制,这都是用力顶抗,犯了双重"之病而不自觉所致。
  
  王宗岳这段话是在二百年前讲的,那时候太极拳不作为老弱病人练的拳,而是体格强壮者练的拳,他们不懂双重之病,不能制人,大都为人所制。而现在练推手的大都是力量不大的人,基础薄弱的人,加上不懂"双重"之病不懂著法,难怪有些练摔跤的人或练拳又硬又快的人说.一般练太极拳的是豆腐架子。
  
  (二十)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要避免这个"用力顶抗,不能走化"的毛病,就要懂得阴阳的变化。阴指柔、虚 、轻、合、蓄势、吸气等 ; 阳指刚、实、重、开、发劲、呼气等。
  
  粘逼中随时可以走化,所以粘也是走;走化中随时可以转化为粘逼,所以走也是粘。
  
  有开有合,开中有合,合中有开;有虚有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样虚实、刚柔、开合、变化灵活,才可以使对方顾此失彼,不知所措,应接不暇,处处被动。阳刚不能离开阴柔,阴柔不能离开阳刚。
  
  有阴有阳,有虚有实,有柔有刚,阴阳相济,虚实页互变,柔刚错综,才算是懂 劲。
  
  ( 二十一)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懂劲以后,粘走相生,越练越细巧精密,一面实践,一面多思考,常常默想捉摸其中道理,学思并用,就能逐渐做到从心所欲,身手更为轻灵,威胁力更大,搭手即能判断对力力量的大小、长短、动向、快慢,依著何处即从何处反击。
  
  ( 二十二)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推手本来是舍己从人的技巧,顺应客观规律,不自作主张;如果自作主张用固定的手法,逆客观规律,必然会出现丢、顶、硬撞,不能引进落空,反而引进落实,造成失败,这是多误於舍近求远。差之毫厘,结果是谬之千里。
  
  练拳、推手也是这样,学的人要详细辨别这个道理。
 ----------------------------------------------------------------------------------------------------

太极拳之练习谈 --- 杨澄甫

中国之拳术,虽派别繁多,要旨皆寓有哲理之技术,历来古人穷毕生之精力,而不能尽其玄妙者,比比皆是,学者若费一日之功力,即得有一日之成效,日 积月累,水到渠成。太极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艺术,于技术上、生理上、力学上,有相当之哲理存焉。故研究此道者,需经过一定之程序与相当之时日,虽然良师之指导、好友之切磋,故不可少,而最紧要者,是在逐日自身之锻炼。否则谈论终日,思慕经年,一朝交手,空洞无物,依然是门外汉者,未有逐日功夫。古人所为,终思无益,不如学也。若能晨昏无间,寒暑不易,一经动念,即举拳练,无论老少男女,及其成功则一也。近来研究太极拳者,由北而南,同志日增,不禁为武术前途喜。然同志中,专心苦练,诚心向学,将来不可限量者,故不乏人,但普通不免入于两途,以则天才既具,年力又强,举一反三,颖悟出群,惜乎稍有小成,便是满足,邃迩中辍,未能大受;其次急求速效,忽略而成,未经一载,拳、剑、刀、枪皆已学全,虽能依样葫芦,而实际未得此中三昧,一经考究其方向动作,上下内外,皆未合度,如欲改正,则式式皆须修改,且朝经改正,而夕已忘却。故常闻人曰:“习拳容易改拳难。”此语之来,皆由速成而至此。如此辈者,以误传误,必致自误误人,最为技术前途忧者也。太极拳开始,先练拳架。所谓拳架者,即照拳谱上各式名称,一式一式由师指教,学者悉心静气,默记揣摩,而照行之,谓之练架子。此时学者应注意内外上下:属于内者,即所谓用意不用力,下则气沉丹田,上则虚灵顶劲;属于外者,周身轻灵,节节贯穿,由脚而腿而腰,沉肩曲肘等是也。初学之时,先此数句,朝夕揣摩,而体会之,一式一手,总须仔细推求,举动练习,务求正确。习练既纯,再求二式,于是逐渐而至于习完,如是则毋事改正,日久亦不致更变要领也。习练运行时,周身骨节,均须松开自然。其一,口腹不可闭气;其二,四肢腰腿,不可气强劲。此二句,学内家拳者,类能道之,但一举动,一转身,或踢腿摆腰,其气喘矣,起身摇矣,其病皆由闭气与起强劲也。摩练时头部不可偏侧与俯仰,所谓要“头顶悬”,若有物顶于头上之意,切忌硬直,所谓悬字意义也。目光虽然向前平视,有时当随身法而转移,其视线虽属空虚,亦未变化中一紧要之动作,而补身法手法之不足也。其 口似开非开,似闭非闭,口呼鼻吸,任其自然。如舌下生津,当随时咽入, 勿吐弃之。身躯宜中正而不倚,脊梁与尾闾,宜垂直而不偏;但遇开合变化时,有含胸拔背、沉肩转腰之活动,初学时节须注意,否则日久难改,必流于板滞,功夫虽深,难以得以致用矣。 两臂骨节均须松开,肩应下垂,肘应下曲,掌宜微伸,手尖微曲,以意运臂,以气贯指,日积月累,内劲通灵,其玄妙自生矣。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体重移于左者,则左实,而右脚谓之虚;移于右者,则右实,而左脚谓之虚。所谓虚者,非空,其势仍未断,而留有伸缩变化之余意存焉。所谓实者,确实而已,非用劲过分,用力过猛之谓。故腿曲至垂直为准,逾此谓之过劲,身躯前扑,即失中正姿势。脚掌应分踢腿(谱上左右分脚或写左右起脚)与蹬脚二式,踢腿时注意脚尖,蹬腿时则注意全掌,意到而气到,气到而劲自到,但腿节均须松开平稳出之。此时最易起强劲,身躯波折而不稳,发腿亦无力矣。太极拳之程序,先练拳架(属于徒手),如太极拳、太极长拳;其次单手推挽、原地推手、活步推手、大捋;再次则器械,如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枪(十三枪)等是也。 练习时间,每日起床后两遍,若晨起无暇,则睡前两遍,一日之中,应练七八次,至少晨昏各一遍。但醉后、饱食后,皆宜避忌。练习地点,以庭院与厅堂,能通空气,多光线者为相宜。忌直射之烈风与有阴湿霉气之场所,因身体一经运动,呼吸定然深长,故烈风与霉气,如深入腹中,有害于肺脏,易致疾病也。练习之服装,宜宽大之中服短装与扩头之布鞋为相宜。习练经时,如遇出汗,切忌脱衣裸体,或行冷水楷抹,否则未有不患疾病也。 杨澄甫口述张鸿逵笔录。



  陈氏太极拳的三七步,杨氏太极拳就是一般武术的步子,但是架子高---



  1虚灵顶劲,
2沉肩坠肘
3坐腕舒指
4含胸拔背
5松腰敛臀
6圆裆松胯
7尾闾中正
8气沉丹田
9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10运静有常,势势均匀,前后连惯,绵绵不断



  中正安舒

4、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是什么?


  

太极拳基本功是掌握及提高太极拳技术的基础训练,是端正人体基本姿势、提高专项素质、壮内健外的根本环节。通过对几个基础单式在意念统率下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练习,使意、气、力三者结合达到意力合一。

太极拳基本功以提高专项身体素质,从而使动作具有既沉重又轻灵、既刚健又柔韧的劲力内蕴,达到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使周身圆满完整、端正安舒、支撑八面、沉实有劲,为学好太极拳基本动作及套路奠定可靠的基础。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招式:

一、无极桩

两脚平行分开,同肩宽,两膝微屈,重心落于两腿之间;两手臂微屈,举于胸前,手指微屈自然展开,指尖相对(相距约20厘米)掌心向里如抱球状,目视两手。上体正直,头正悬顶,下颏微收,沉肩垂肘,松腰敛臀,精神集中,意守丹田,呼吸自然。

二、开合桩

在无极桩姿势的基础上,两手臂作稍向外棚开和稍向内收合的练习。开时为吸气(小腹鼓起);合时为呼气(小腹内收)。初练时呼吸应力求自然畅通,不要勉强憋气。当练久之后,可以加大呼吸程度,扩大充气量。如吸到极点不能再吸时,改为呼气。

三、升降桩

预备时,身体自然正直,两脚开立,头正悬顶,下颏微收,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大腿外侧,眼向前平视。这时体松心静、排除杂念、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动作时,两手缓缓向前平举至肩高,同肩宽,两肘微下垂,手指微屈,指尖向前,手心向下,眼看两手方向。

四、虚步桩

立正站立,重心移至右腿并屈膝,左脚向前进半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左膝微屈;同时两掌向前上方举起,左掌指同鼻高,右掌在左肘内下方,两掌指微屈,自然分开,掌心斜相对,指尖均朝前上方,眼看左掌方向,如同左琵琶式。此式要求头顶端正竖直,下颏微收。

扩展资料:

太极拳八大特点:

特点一: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

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也是行气练气的拳。

特点二: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

外表看是腿的缠丝劲的表现,其实是内部促进了腿的放长。

特点三: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

太极拳运动必须如抽丝的形状

特点四:立身中正、上下相随的虚实运动

动作能分清虚实的转换,就可耐久不疲,这就是一种动力活动。

特点五:腰脊带头、内外相合的节节贯串运动

腰是左右平行转动的中轴,脊是上下弯曲的根基。

特点六:相连不断、滔滔不绝的一气呵成

要求在练全趟架子时能够进一步做到一气呵成,内劲不断。

特点七:从柔到刚、从刚到柔的刚柔相济运动

要点是坚持最初,仍须不失绵软,在柔软之下,向着更有弹性的坚刚上迈进。

特点八: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快慢相间运动

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快慢相见运动,就成为太极拳的第八个特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babytaobao.com/yundong/376450.html

Copyright 2005-2024 妈妈好孕网 |陕ICP备2021008751号-2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