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05来源:妈妈好孕网人气:29+
宝宝的肠胃是非常脆弱的,一旦出现任何的不适,都会出现吐奶的状况。那么,怎样能减少宝宝吐奶情况呢?
1、每次喂奶时候尽量安静、平静、愉快。
2、宝宝吃奶时,尽量不打扰,包括声音和灯光的刺激,不分散宝宝注意力。
3、不让宝宝平躺着吃奶。
4、吃完奶之后,把宝宝竖直抱起20-30分钟,不过要注意,在宝宝学会抬头之前竖抱的时间不要过久,20分钟足以。
5、刚吃完,不要挤压宝宝腹部和玩剧烈运动的游戏。
6、避免在宝宝特别饿的时候喂奶(最好是宝宝有饿的表现就尝试喂奶)。
7、奶瓶喂养时,奶嘴孔适当(倒着翻转奶瓶,能滴几滴出来就算合适)。
8、喂完奶要睡觉时,让宝宝头部高过胃部,避免睡着之后吐出的奶汁被吸入气管。
9、吃完奶之后,尽量拍嗝。
一般来说,婴儿吐奶的量比较多,可以发生在喂奶后不久,或半小时以后,吐奶前宝宝会有张口伸脖、痛苦难受的表情。吐奶是婴儿常见的现象,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所致:
1、疾病因素:吐奶可能是全身性或胃肠道疾病时的一个症状。如果宝宝因为吐奶而导致体重急剧减轻,或者边吐边咳嗽,或是呕吐物呈现褐色或绿色,或呈喷射状吐了70—80厘米远,这些很有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征兆。大多数的宝宝都是快乐的呕吐者,如果宝宝吐奶吐得十分难受,很有可能就是食道发炎了,爸妈需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治疗。
2、生理因素:婴儿胃肠首的解剖生理特点容易发生吐奶:这是由于在食道与胃之间的贲门还没发育成熟,加上要排出残存体内的一些粘膜而导致的吐奶。由于生理原因而引起的吐奶比较常见。
3、其他原因:宝宝也有可能是因为进食过多,而且在吃奶后立即平卧,也容易导致吐奶。这都是生理性的吐奶,爸妈不用太紧张。同时也要注意不要一次过让宝宝吃得太饱。
如果经过判断可能是疾病原因,就要及时就诊。但是大多是“正常”吐奶,建议这样做:
1、减少吃奶时的空气吸入。可以每次少喂一些,多喂几次;宝宝吃奶时要减少外界对TA的干扰;不要等到宝宝很饿的时候才喂奶,或者哭闹的时候喂奶;如果是奶瓶喂奶的话,不要让奶嘴眼太大。
2、吃奶后帮助排出空气。在喂奶之后,把宝宝竖着抱起来,轻拍背部,让宝宝通过“打嗝”把空气排出。可以喂到一半,把宝宝竖抱起来,轻拍出嗝之后再继续喂奶。
必须注意的问题:
1、吐出的奶流进耳朵里,一般不会引起中耳炎,但是要用消毒棉及时擦净,用不干净的布或者纸擦的话,可能会引起外耳炎。
2、避免因吐奶引起的窒息!如果吐出的奶不小心流进气管或者肺里,很可能会导致窒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宝宝睡觉时,要让TA身体侧卧。
一、饮食
1、注意卫生清洁食品应新鲜、清洁,食具也必须注意消毒,保持饮用水洁净,孩子及其看护人都应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2、坚持母乳喂养尤其出生后最初数月内应以母乳喂养。因母乳最适合婴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人乳中含有IgA,可中和大肠杆菌肠毒素,有预防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的作用。
3、注意饮食质量。初出生至3个月内婴儿母乳不足,无论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适当稀释,以利于消化和吸收。
4、应注意合理搭配孩子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只要孩子不出现频繁呕吐,应鼓励孩子多进食,以流质和半流质食物为主,如奶类、米汤、粥。
二、按摩
推拿按摩,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具有疏通经络,调整脏腑的作用。如果爸爸妈妈能坚持对宝宝进行推拿按摩,可健体强身,增强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具体手法如下:
1、按揉推四横纹:四横纹穴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穴,约2~3分钟;也可推四横纹穴,将小儿四指并拢,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儿的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推50~100次。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除胀满的作用。
2、按揉推板门穴: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按揉2~3分钟,推50~100次。
3、推脾经穴: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操作时,操作者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50~100次,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三、保暖
小儿腹部容易受寒,而患有腹泻的儿童,肠蠕动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凉则肠蠕动更快,从而加重病情。可适当给孩子增加衣着,亦可用大口罩,护肚兜等围住婴儿脐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babytaobao.com/youer/27747.html
Copyright 2005-2024 妈妈好孕网 |陕ICP备2021008751号-2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