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饮食养生思想 论文
日期:2024-10-19来源:妈妈好孕网人气:434+
中国食疗文化,以饮食治疗疾病为目的,与中医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是渊源流长、丰富多彩的的中国饮食文化的特殊的组成部分。而道家文化以求得健康长寿为宗旨,对中国食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一、“药食同源”是食疗文化产生的基础
“药食同源”是中国食疗文化形成的基础。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在古代原始社会中,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黄帝内经》言“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可称为最早的食疗原则。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道教产生后,许多道士兼通医学,被称作“道医”。他们认为将“食疗”与“药疗”相结合才是上工之术,主张把饮食养生引进治病养生的领域,将“食治”放在医治疾病的重要位置。其中不乏名家,大家。例如庄子、孙思邈、葛洪等等。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养性?养老大例》论述了154种食疗食物的内容,其中包括食物性能、食用价值、医疗效能等方面,认为:“君夫有疾,期先命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故孝子须深知食药二性”。食治重于药治的思想渗透其中。
二、食疗与天人合一
道家饮食文化中始终贯穿着“人与天地参”的理论,讲求“天人合一”。孙思邈的“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的观念,强调的就是“知食宜”。所谓“知食宜”就是要顺应季节的变化、环境的不同、体质的差异以及疾病的属性,而实施“食养”或“食治”的规律。这种“天人合一”的饮食观与中医因人、因时、因地的治疗原则是一致的。
“知食宜”就是要懂得施以食疗时适宜的气候、适宜的环境、适宜的体质、适宜的时间、适宜的配伍等等,顺应自然,遵循规律。孙思邈《摄生消息论》对四季饮食养生有精辟的论述,认为“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当夏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心气。。。当秋之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尔,故宜养心”。将四季变化与人体五脏相对应的养生观,符合中医理论“四时五脏阴阳”的“藏象学说”。后世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四季五补”的治疗原则,即春季升补,
夏季清补,长夏淡补,秋季平补,冬季温补的原则。“知食宜”之环境的认识,主要认为是地理环境。不同的生活地区,饮食调理的方法也相应不同,气候干燥的西北平原,应该多吃柔润的食物;气候潮湿的东南山区,则应多吃辛辣食物。只有因地施膳,才能祛病延年。在“食治”的实践中,要懂得不同的地理环境易患的疾病,正确的辨因施食,才能取得好的疗效。道医认为,不同的体质对食物的调理也有不同的要求,如体胖者远肥腻,多清淡;体瘦者远香燥,多滋阴生津。阳盛实热之人,宜清热泻火之饮食,阳虚有寒之人,宜温热养阳之饮食。对患有疾病的人,则根据病症的寒热虚实、阴阳偏盛,结合食物的五味、四气、升降浮沉及归经等特性来加以确定。“知食宜”之季节、“知食宜”之环境、“知食宜”之体质体现了道家饮食“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观念,至今对现代食疗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仍有现实意义。
三、食疗与“清净无为”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由此可见,道家饮食观与世俗饮食观的最大区别,是认为其饮食的生理功能不如宗教功能,即所谓:“食为行道,不为益身”。道教以谷肉为粗鄙,其饮食的目的不是满足口腹之欲,而是为了修行长寿。因此道家的饮食观属于寡欲养生型的饮食观,体现了道家“清净无为”的思想。
这种饮食观具体表现在倡导“服石与炼丹”及反对“虐生”两个方面。所谓“服石”是指内服矿物类药物,如石钟乳、石胆、曾青、禹余粮、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等十几种石药,古时都列为能“轻身益气、不老延年”的上品药。“炼丹”是指人工炼制的金丹。服石和炼丹的区别,在于所服的“石”一是自然矿物,一是矿物的人工炼制品,其目地是追求延年益寿乃至长生不老。道家学者认为,植物、动物类食物只能果腹养生,而要长生不老,必须服食“清净”的自然金石和人工炼制的“纯净”金丹。因此,魏晋时期“服石”“炼丹”成风与道家学者追求“清净”的求“仙”求“道”的饮食观大有关系。道家倡导服石炼丹,是道家“清净”思想在饮食养生中的具体体现。虽然其中有一些迷信成分,却也不乏合理的养生因素,对后世的饮食养生颇有启发。
道家认为,“为”是为了私人利益拂逆事物之理强而行之,所以是有求于人的;“无为”是听任事物顺应其自然之理而成就之。要作到“无为”就必须取法乎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在饮食养生的观念上,对禽兽肉类的选择、屠宰方法、饲养环境等方面,都主张尊重生命,遵循规律,善待动物。否则就会得到大自然的报应。
道家饮食观中的“天人合一”、“清净无为”的思想,曾对古代中医食疗理论的形成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我国食疗文化的一大特色。古代中医食疗文化伴随着道医著作的广泛传播而深入人心,成为百姓生活的指南,引导着人们建立起积极、健康、科学的饮食养生观。然而,在人人都享有健康保健的今天,道家“天人合一”“清净无为”思想表达的“知食宜”、“服石与炼丹”、反对虐生”的饮食养生观,适应了人们要“吃出健康”、“吃出长寿”的需求,顺应了人们探索饮食文化、提高生活质量的精神追求。同时其本身也蕴藏着大量的科学信息。因此,继承学习和深入研究古代道家的饮食思想对于促进现代中医食疗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babytaobao.com/yinshi/420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