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05来源:妈妈好孕网人气:15+
「少动」似乎是现代幼儿所面临的「文明症」之一。「少动」的问题不仅引起健康方面的隐忧,也可能对幼儿的感觉统合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并衍生出相关的动作问题,例如:两侧肢体动作不协调、肌肉力量与张力偏低、平衡能力不佳、力道掌控不佳等问题。其中肢体动作不协调更容易影响幼儿的日常生活与学校活动表现,例如:体操、带动唱、丢接球、跳绳或跑步等。
亲子律动是当前最热门的亲子活动之一。透过亲子律动可以对幼儿带来许多正向的效益,包括:
1.促进感觉统合发展,例如:两侧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平衡能力、动作力度的控制能力等。
2.能促进体适能,提升肌肉力量、肌耐力、柔软度与心肺功能。
3.培养幼儿的肢体动作表达能力,可促进社交互动。
4.透过肢体动作,也可以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例如:模仿动物的动作可以更容易记住动物的特征、运用身体表演数字或英文字母,也可以提升对于字形的记忆。
5.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身体图象概念,更能准确掌握肢体动作,并建立良好的空间概念(身体与周遭环境相对位置的掌控度与方向感等)。
6.有许多临床研究证实,适度的运动可增加大脑中与专注力相关区域的血流量,并促进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7.搭配音乐或乐器伴奏,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8.亲子律动的过程中,藉由肢体的接触可以促进亲子更亲密的连接,也可以透过合作性的律动活动培养彼此的默契。
「律动」并非「训练课程」‧游戏结合幼儿律动效果加倍
学者Neumann曾提出,游戏必须符合3个条件:(1)内在动机;(2)能自我控制;(3)富涵想像。
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融入律动活动之中,例如:卡通人物、动物、交通工具等。
「正向」且明确的回馈,可以让幼儿了解自己表现得如何,进而自我进行调整。
尽可能增加幼儿成功与快乐的经验,让他们有自信可以决定如何参与律动,不用过度担心失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在律动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将他们自己、环境、伙伴或整个活动都融入自己的想像。
想像力与平时的生活经验有关,多阅读绘本、接受多媒体刺激或外出旅游皆可以增加幼儿的想像力,贴近现实生活的想像更能让幼儿在律动过程中所获得的动作元素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
促进双侧肢体动作协调能力善用「律动」活动设计原则
身体两侧的协调并正确表现动作的顺序,简单来说,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跨中线动作的能力
跨中线动作即是身体一侧的眼睛、手或脚,跨过人体的中线,在身体另一侧做动作。人体主要有三条中线,分别将人体分为对称的左右、前后和上下。
(1)跨左右两侧的动作:例如:左手摸右边的肩膀、以右手碰触左侧膝盖等。
(2)跨前后两侧的动作:例如:走路时手脚前后摆荡、将身体重心往前或往后移动等(如向前或后跳、向前扑或向后倒等)。
(3)跨上下两端的动作:例如:弯腰用手去抓脚指头或捡东西等。
2.两侧肢体不对称动作的能力
两侧肢体同时分别从事不同型式的动作,例如:一手放头上,另一手插腰、单脚站立时,一脚屈起,另一脚站立或一手趴在地上撑起身体,另一手做动作等。
3.两侧肢体对称动作的能力
即两侧肢体同时从事相同型式的动作,例如:用双手将衣服甩乾、划双桨的船、跳绳时双手甩动绳子或游蛙式时手脚的动作等。
4.两侧肢体交替式动作的能力
即两侧肢体分别做相反、不对称的动作,且具有规律性,例如:双手交替打鼓、踩脚踏车、走路时手与脚的摆动或双脚交替打拍子等。
1.善用镜子,先让幼儿从镜子中看自己的动作表现
建议在从事律动活动时,可以选择四周环绕着镜子的舞蹈教室,让幼儿可以从镜子中同时看到指导者与自己的动作,一边看着指导者所示范的动作,一边对照自己动作表现是否正确。
2.初期可由大人以手牵着幼儿一起做动作
透过大人的引导,让幼儿体验正确的感觉动作,反复练习之下,这些正确的动作模式会一点一滴逐渐储存在大脑之中。可参考以下的练习模式。
(1)一开始全程牵着幼儿将动作完成。
(2)等幼儿逐渐熟悉后,可以牵着幼儿做一次,再让幼儿自己尝试做一次。
(3)家长牵着幼儿做一半的动作,让幼儿自己完成另一半。
(4)最后,让幼儿全程自己做出动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babytaobao.com/yinger/10265.html
Copyright 2005-2024 妈妈好孕网 |陕ICP备2021008751号-2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