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05来源:妈妈好孕网人气:28+
宝宝发火喜欢哭闹,甚至是打人,挠人,踢人等情况在众多家庭里出现过,不懂事的宝宝是会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应对这种情况不能单纯的以暴制暴,宝宝发火喜欢打人怎么办?挠人踢人怎么处理?下面妈妈好孕网带来介绍。
1.孩子难以克制情绪,受大脑发育过程影响
孩子打人、抓人等行为,伤害了父母身体及心灵,这本身就属于攻击行为。
要想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在冲动时有打人等攻击性行为,我们要了解孩子大脑的发育过程。
人类的大脑分为三层:最里面的一层是指挥人类最基本的生理机能的本能脑;中间的一层负责人类各种情绪的产生,如悲伤、喜悦、恐惧等,被称之为情绪脑;最外面的一层是我们的理智脑。
当孩子年幼时,他们的情绪脑还不发达,不会用理性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绪,更不会控制情绪,所以他们会通过大哭大闹或打人、抓人等本能行为表达自己的不满。
随着孩子年龄的提升,以及父母施加正确的教育,他们的这类攻击行为就会慢慢减少。
“还手”可以防止孩子出现类似行为吗?
很遗憾,不能防止。
①错误的示范作用,会让孩子学习模仿
当孩子通过打人、抓人等攻击行为表达自己不满时,如果父母用同样的方式回应,那么孩子依然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行为。
他们反而会从父母身上学到一招:只要我有力量,事物不在我可控范围时,我就可以通过暴力的行为解决。
要记住,这里的暴力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暴力,语言上的暴力也属于暴力行为,所以,不仅不能对孩子产生行为上的暴力行为,语言上也不要羞辱孩子。
②攻击行为的两种类型:“还手”基本没用
《社会心理学》中认为,幼儿的攻击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敌对式攻击与工具性攻击。
敌对式攻击是指一个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有意产生的攻击行为,无论你采用什么惩罚手段,都不可能改变这个人产生攻击行为的可能性;
工具性攻击行为,是指孩子并不是有意要伤害你,而是为了达到某个欲望而产生攻击行为,比如,为了得到某个玩具,或为了得到父母的注意,这时的攻击往往不带有情绪。如果父母通过同样的方式回应攻击行为,很可能正好满足了孩子想要赢得“注意”的心理,反而会产生更多此类型的攻击。
应该怎么应对孩子的这种攻击行为?
①应对敌对式攻击
敌对式攻击行为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家庭影响因素,家庭成员之间经常用攻击行为表达自己的不满;一些大众媒介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当孩子观看暴力的节目后,就会增加暴力的想法和情绪,增加孩子产生攻击的可能性。
应对敌对式攻击,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让孩子学会平静。
当孩子情绪上头时,不要讲道理,也不要大喊大叫,如果他出现攻击行为,需要抓住他的手,让他在其他地方安静待几分钟,等到孩子从情绪脑转为理性脑时,再教会他们下一次面对此种情景时应如何解决。
同时,我们也要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开心、伤心、愤怒、害怕、平静等心情,当孩子情绪上完成自察后,他们也不那么容易发火。
对于还不会用语言表达情绪的孩子来讲,可以教会他们使用一些正确的行为表达情绪。
例如,绘本《生气汤》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当孩子生气了,妈妈煮了一锅汤,然后对着汤大喊大叫,顿时,孩子所有生气的情绪都没有了。
父母也可以教会孩子其他类型的表达方式,只要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这类行为都值得鼓励。比如,在房间里为孩子买一个沙包,也是不错的选择。
②应对工具式攻击
应对孩子工具式攻击时,我们必须在孩子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场景前(例如两个以上孩子玩耍玩具时),提前告诉孩子,我们在玩耍过程中不要随意挣抢,大家需要轮流玩耍。
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我们还需要提前告知他:
如果一会你在玩耍过程中打人或争抢玩具,我就会把玩具收掉,你们将有5分钟玩不了玩具。过了5分钟后,如果你们不再争抢,那我就会把玩具还给你们哦~
如果我把玩具还给你们后,你们再一次产生争抢行为,我就会把玩具收走,今天你们都不能再继续玩玩具了。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直接采用行为的方式比较有效。一旦孩子发生争抢玩具的攻击性行为,可以直接收走玩具,或让孩子离开玩耍区域。
父母在执行过程中,态度要保持温和,行为一定要坚定。
父母一定要通过这样的行为让孩子了解,若孩子产生攻击行为后,将会获得哪些后果。只有经过这样的反馈,他们才会最终放弃采用攻击行为。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请大家继续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babytaobao.com/xuelingqian/16677.html
Copyright 2005-2024 妈妈好孕网 |陕ICP备2021008751号-2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