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05来源:妈妈好孕网人气:25+
很多孩子都有写作文难的问题,像挤牙膏一样,没有思路,无法做到下笔如有神,这个时候就需要锻炼孩子的发散思维和现象力了,那么孩子写作文像挤牙膏一样怎么办?下面妈妈好孕网小编来说说吧。
其实,要写一手好的作文,必须有一套非常严谨的叙事逻辑才行。
而这套叙事逻辑,要想生动且不乏严谨,需要以一个中心点向外发散,找到与这个主题之间的联系,比如特质,再用形容词去描述这种特质。
而孩子思维的特点,又是从形象到抽象的,即使之前没有接触过思维导图,也会用涂鸦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如果笔下的各种物品表现的很“分散”,其实我们可以思考如何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变成环环相扣的一个面,再加上描述,再让这个中心点变得立体,从而达到完整表述的目的。
而作文,虽然是有词语句子和段落组成,但每一个词和句子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我们在引导孩子用思维导图锻炼作文思维的时候,其实不用一开始就要写一大段话,一个句子也可以进行逻辑思维的启蒙。
举个例子吧。我们要引导孩子来形容今天的天气,应该从什么中心词开始呢?
当然是“天气”。
“蔚蓝”、“阳光”、“微风”、“白云”,这些围绕着天空出现的具体的词,就是第一层的发散性词语。
我们再来添加一些描述性的形容词。
“明媚的阳光”、“温柔的微风”、“轻盈的白云”……形容今天的好天气,是不是立刻变得详细又具体了?
再引导暖暖把这几句具体的描述复述出来,就变成了这样的一段话:
今天有明媚的阳光,温柔的微风穿过在天空中飘着的、轻盈的白云……
是不是很有文采的感觉?
孩子也会立刻沉浸在描述的画面当中,非常有代入感。
我们可以不用严格按照这些固有的模式,而是根据不同的场景和内容进行创造,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往往他们大脑中图像、色彩和空间的碰撞,会让你大吃一惊。
一篇好的作文的形式,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需要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一方面孩子需要紧随教师的步伐,理解、感受、内化每一篇所学课文的“要旨”,也就是教师所讲述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里就包含了许多作文的写作的方式。如果孩子上课不认真听取,这样的内容就会悄悄地溜走,事后再去补习,也只能得到“鸡毛蒜皮”的“碎片化”的写作知识,不能形成系统的。
有人说:孩子自身没有“兴趣”怎么办?说明孩子对于自身的学习有一个“误区”,有一种懈怠。
写作,就如同听课、做作业、考试、背书等等形式一样,属于“学习”的一部分,为何作业可以做,“写作”就不行呢?为何上课能坐下来,为何“写作”就不能呢?为何每学期考试能参加、应对,“写作”就不行呢?这主要的还是内心的一种抵触,想“荒废”掉这个方面。可是,“写作”又是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不管你愿不愿意,它都要去学,都要去写。与其“害怕”,不如认真地去写好。
俗话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一个事物(学习上的“写作”也是如此)只有从内心上去喜欢、接收,那就成功了一半。
最后一步,我想要说的是,想要“写作”好,必须要多看书,多看名家的作品,多学习,多借鉴。注意,我这里说到了“借鉴”。
借鉴,说白了就是“模仿”。
许多家长常跟我说:孩子喜欢看书,喜欢看课外书,可就是写不好作文。其实,再深究下去,孩子真的喜欢看书吗?如果是“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这样的看书是真正喜欢吗?
看书,我个人觉得一定要看出自己的理解:对书中的人物、情节,要能有自己的欣赏、甄别、判断、鉴赏的能力,要能说出自己的“所以然”出来。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将看到的精彩的内容(小到“语言文字”)都可以拿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为什么?因为,看就是为了“用”,即“学以致用”。
借鉴(即“模仿”)到一定程度,“创作”也就会不由自主地生成。这样的一步我觉得也很是关键。
以上就是孩子写作文像挤牙膏一样怎么办,作文写不出来怎么办,请大家继续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babytaobao.com/xuelingqian/14104.html
Copyright 2005-2024 妈妈好孕网 |陕ICP备2021008751号-2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