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2-16来源:妈妈好孕网人气:408+
新生儿产伤的原因
造成新生儿产伤的原因有很多种,了解原因有助于准妈妈们提前预防产伤的发生,为大家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请仔细看哦。
1、巨大儿:这是导致难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常大小的胎儿都是通过母体的骨盆娩出的,但由于巨大儿的胎头大而硬,往往胎头会在骨盆入口处“搁浅”,再加上胎儿身体过胖或肩部脂肪过多,同时并发肩难产,则困难更大,常需施行剖宫产。
2、早产儿: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的新生儿。大多数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早产儿的死亡率较高,因为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多种合并症。
3、臀位难产:臀位是最常见的异常胎位。形成臀位的原因主要是胎儿在官腔内活动过大,比如产妇腹壁松弛、羊水过多或胎儿较小等,使胎儿在官腔内活动过于自由。
4、头位难产:头位难产系指非枕前位之胎头,因在盆腔内回转受阻,成为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或因胎头俯屈不良,胎头呈不同程度的仰伸,遂成面先露、额先露、顶先露等,此类因胎头之最大径线与骨产道诸径线不尽相适应,导致难产。
新生儿产伤的种类
其实新生儿产伤是可以治疗的,所以,准妈咪对此也不要太过担忧,那么,临床上新生儿产伤的种类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然后对症下药。
一、头皮产伤
头皮产伤包括产瘤、头皮血肿、腱膜下出血。
1、产瘤:通常发生于头位自然产,由于头皮的外伤造成表浅部位的出血性水肿,它的位置不局限在一头骨缝内,临床上不需要任何治疗,通常3天会消失。
2、头皮血肿:发生原因不明,较常发生于产钳生产婴儿,它可以发生于颅骨任何部位,但只局限于单一骨缝内,不会超越头骨中线,大部分血肿在几周内自然消失,少部分会有钙化情形发生。
3、腱膜下出血:发生原因是由于胎头在通过骨盆腔时,外力的压迫和拖拉造成。它可能合并大量出血造成休克死亡。触诊时有波动感,临床上需注意大量失血、黄疸等并发症。
二、颅骨骨折
颅骨骨折包括线性骨折、凹陷骨折、枕骨分离。
1、线性骨折:最常见的颅骨骨折,因生产时头骨受到压迫引起。单纯的线性骨折大部分不会合并其它伤害,除非合并颅内出血。大部分的单纯性线性骨折不需要治疗,会自行愈合。
2、颅骨凹陷性骨折:头部膜性骨凹陷造成,又称为乒乓球骨折。发生原因有可能是不正常的产道挤压、产钳使用不当,出生后头部外伤所造成,治疗以保守观察,真空吸引,手术矫正为主。
新生儿产伤的治疗
新生儿产伤要对症下药,因为有些产伤不需过多的治疗,只需注意护理就可以痊愈,而有些就必须要通过手术才能治好,为大家总结了一下常见几种产伤的治疗方法,可供大家参考。
1、臂丛神经麻痹
采用夹板将上肢固定于外展、外旋、前臂肘关节屈曲的位置,2周内不能活动,以后可进行按摩、理疗,有肌肉萎缩者可考虑矫形手术。
2、面神经瘫痪
轻者数周后可自行痊愈,也可采用针灸、理疗、口服B族维生素等综合治疗促进其恢复。对眼睑不能闭合的患儿要注意保护角膜,但对个别面神经撕裂性损害且症状持久不愈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3、锁骨骨折
不完全性骨折一般不需治疗,完全性骨折则需腋下置一棉垫,并将患肢用绷带固定于胸壁,一般2周左右即可愈合。
4、头颅血肿
一般不需要治疗,血肿可自行吸收而不留痕迹,保持局部皮肤清洁,不宜穿刺抽吸血液,以免引起继发感染。若并发脓肿则须切开引流,并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因血肿较大而并发贫血或高胆红素血症者,应给予相应的治疗。
5、产瘤
1~4天后自行吸收。
新生儿产伤的预防
有些新生儿产伤是可以预防的,如果能够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对妈妈和宝宝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下面百科来简单说一下产伤的几点预防措施。
1、加强孕期保健,发现胎位异常应及时纠正处理,重视产前巨大儿的诊断,减少肩难产。
2、正确掌握引导臀位产的适应症和分娩机转。
3、对未成熟儿、难产儿、手术产和有过缺氧的高危新生儿,加强护理,延迟开奶,保持安静,肌注维生素K,以预防颅内出血。
4、如果产检时发现胎儿太过巨大或者有早产迹象的话,可避免顺产,选择剖腹产会比较好。当顺产分娩时发生难产问题的时候,为了保证母体和婴儿的安全,也要选择剖腹产,这样不仅能减缓孕妇的痛苦,还能有效预防新生儿产伤。
顺产会有产伤吗
顺产是一种自然的分娩方式,是指胎儿自然地经产道娩出,但是胎儿的娩出需经历一段艰难的“旅程”,不仅自己得“奋斗”,还要得到母亲的“帮助”,因此,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产伤。
一般,比较常见的是头颅骨折及头颅血肿。因为只要胎儿的头能出来,身体娩出不成问题,所以头颅在经过产道时受到的压力最大,在产道内停留时间最长。刚娩出的新生儿的头颅外形,说得通俗一些正是“七歪八斜”,不整齐,头先露部位尖,在这种情况下难免发生头颅颅骨骨折及头颅血肿。
头颅血肿的特点是血肿的范围不超过颅骨的范围,例如顶部头颅血肿,则血肿不超过顶骨的范围,头颅拍摄X光片时,有时可发现颅骨有骨折;反过来,颅骨有骨折必然会有血肿。造成血肿的原因除外界压力外,还有新生儿的血管比较脆弱,易受外界压力而引起损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babytaobao.com/xshenger/315634.html
Copyright 2005-2024 妈妈好孕网 |陕ICP备2021008751号-2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