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06来源:妈妈好孕网人气:14+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的作用还是很大的,要是原生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应该怎么自救才好?原生家庭对性格的影响有哪些?
1. 如果在长大后,可以和身边的人,比如说情侣,建立 “情绪安全感”,那么这种童年时代情感上的缺陷可以得到弥补,或许能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
2. 心理治疗。本人曾经长期进行心理治疗,觉得帮助是有的,不过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积极创作改变,不能只靠心理医生。
3. 改善子女关系,重新建立 “情绪安全感”。和父母沟通,或者一起看家庭心理医生。达到增加感情沟通和交流的目的。
4. 接受自己的过去,但并不认同。就是用旁观者的视角来看过往的经验。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发生在了这个人(我)身上,但是并不认同它产生的影响。尽量不用把自己看成受害者,产生自怜子悯的心情。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用在这里可能不是特别恰当,但意在鼓励大家跳出受害者视角。
普遍认为,原生家庭对人的性格形成和心理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原生家庭造成的创伤还可能代际传承,父母会从受害者变成对自己孩子的加害者。而实际上,这种影响可能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绝对。发展心理学的神态系统理论认为,对一个人来说,原生家庭对其影响最大的几个子系统之一,但并不是唯一,还有学校、社会等。另外,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也不是无法弥补的,很多存在原生家庭问题的孩子,还是能够成长发展很好的。
据调查显示,个性、价值观不同,是导致离婚第一大原因,其次才是第三者介入和性生活不和谐。
所谓价值观不同,就与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人的个性、价值观是在原生家庭形成的,特别是我们中国人。
婚姻不是男女双方两个人的事,一桩婚姻背负着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家族利益的沉重包袱。对“婚姻”这两字的解释,婚就是指男方家庭,姻则是指女方家庭。
王海瓴小说《新结婚时代》在这方面就有生动的描写,顾小西和何建国“城乡结合”的婚姻冲突就是在两个家庭的影响下升级,成功地演绎了原生家庭对婚姻的巨大影响。
对父母婚姻模式的继承性
小说中何建国的原生家庭中,父亲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家庭中大事小事自己说了算,母亲对父亲俯首听命。
因此,何建国虽受过高等教育,他的“原生情结”却是要求自己的配偶一切围绕着自己转,因为他从小接受的婚姻概念就是如此。恰巧他遇到的那位女性顾小西,是来自父亲照顾母亲的家庭,因此,顾小西不会认同丈夫的一切由男人说了算的想法。
顾小西对家庭的影响力使丈夫的权力欲、权威受到了挑战,一有机会他就会使用从父亲那儿习得的强势行为。
对父母婚姻模式的排斥
如一位女儿从小看到自己的父亲没有很强的处事能力,在生活中处处受到他人欺侮,那她长大后,可能就会期望自己的丈夫是位很强势的男人,在她的头脑中,父亲的懦弱是自己痛苦生活的根源,所以,在她自己的婚姻中,她就要无论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因此,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原生家庭形成的“原生情结”,会在成长后在夫妻相处中不受意识控制地重复出现。从而使很多夫妻在一定程度上“内化”了父母的行为方式,以致婚姻中关系中夫妻双方的行为、认知、情绪等也起了连锁反应,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毫无防备、意想不到的时刻,以超凡的强度,被我们生命中最亲近的人(通常是配偶)引爆。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在婚姻中,表面上我们是在与自己的配偶相处,其实是不断重新经历自己过去与父母的关系。婚姻关系,可以说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互动模式的重现。
第一个现象:父母不断的贬低孩子。
有人提问“如何摧毁一个孩子”,高赞回答是“不断的贬低他就行了”。
这种父母会不断的贬低、甚至当众贬低孩子,以“谦虚”为名,狠狠地打击着孩子的自尊心,这样的小孩长大之后,多半会变成讨好型人格,无法承认自身优秀的部分,只会永远的自卑下去。
第二个现象:父母对孩子疏于陪伴和关爱。
现在很多年轻父母都说,工作太忙了,哪有时间带孩子,丢给老人带就好了。
殊不知,孩子更需要的并非物质,而是至亲父母的关心和陪伴。
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有钱的留守儿童,长大之后跟父母一点也不亲呢?
就是因为父母的物质给到位了,但感情需求没跟上,导致了孩子的情感断层,对亲情、对家庭一直都很疏离,而这种习惯会带到他成年之后的人际关系里。
第三个现象:父母对孩子过度控制。
有些父母会过度干预、控制孩子,大到升学就业,小到刷牙洗脸,啥都要管。
这样让孩子根本没有自我,没有隐私,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样下去的后果就是,要么孩子成为巨婴,要么孩子直接崩溃。
第四个现象:父母本身有严重的恶习。
比如父母有酗酒等习惯,无法做到情绪管理,家里终日打打闹闹,在这样的家庭里,小孩始终没有安全感,那他就会在别处寻找安全感。
尤其如果是涉世未深的女孩子,就很容易吃亏。
第五个现象:父母对孩子有物理层面的虐待。
虽然这些年人们都文明多了,也知道不能打孩子,但八零九零那一代,挨打的小孩还是有的。
令人感叹的是,施暴者往往自身也成长于喜欢使用暴力的家庭,然后把这样的教育方式代代相传。
暴力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影响并扭曲着孩子的性格养成。
第六个现象:父母对孩子有言语层面的虐待。
比起物理层面的暴力,有些父母就显得“温柔”许多,他们不打孩子,但是会用难听的话去贬低孩子。
其实这样的“软刀子”更伤人,而且影响的时间更长,更深刻,这会导致孩子对自己有非常糟糕和低下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不配得到幸福,极度的自卑,自我厌弃。
第七个现象:父母对孩子进行羞辱教育。
有个朋友从小在父母那里听得最多的评价就是“你啥也不是,笨死了”之类的话语,导致一直都很自卑,30多岁了还不太敢跟女孩子主动讲话。
后来有一次跟父母谈起这事,父母惊讶地说:“当时我们那么说你,是为了鞭策你,让你成为更优秀的人啊。”
但实际上结果是什么呢,他非但没有更优秀,反而更自卑了。
羞辱型的家长总是以为自己在用“激将法”鼓励孩子,殊不知是把孩子推向自卑的深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babytaobao.com/xinli/41915.html
Copyright 2005-2024 妈妈好孕网 |陕ICP备2021008751号-2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