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好孕网 > 养生频道 > 四季 > 秋干气燥 注意养生四防原则

秋干气燥 注意养生四防原则

日期:2023-09-15来源:妈妈好孕网人气:192+

妈妈好孕网导读:俗话说:“秋冬进补,春天打虎”,很多人都喜欢在这个时候通过药膳食疗来进补,都认同在冬天到来之前把身体“补”结实的必要性。

 为什么秋天容易伤肺?

杨局长以前身体很好,去年刚当上局长,天天晚上都有人请客喝酒。喝完酒又去桑拿、K歌。到了冬天便开始咳嗽,一直咳了一个月才好点。去看老中医,中医说病因是秋天没有好好保养,病气伤了肺,到冬天天气一寒冷,就发作了。

秋季干燥养生之道

  为什么秋天伤了肺会在冬天生病呢?

《黄帝内经》指出: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生之道。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天的三个月,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这时天气已凉,人体应使意志安逸宁静,以缓和秋天肃杀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秋气与肺紧密相关,要让身体与秋天的气候相适应,使肺气不受秋燥的损害,就要调理养肺,适应秋天干燥的气候。

秋季,是养生的关键时刻。若不注意秋季养生,损伤了肺气,冬天消化不良、腹泻等疾病就找上门了;还会使人体免疫力减弱,不适应冬天的寒冷而生病。

燥是秋天的主气,秋天的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湿润,常常出现干燥气候,使人易患秋燥病。

燥易伤肺,肺失津润,宣发与肃降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干咳少痰、气急鼻燥、唇干口渴等肺燥的症候。肺外合皮毛,如果肺失去了滋润,它能影响的外部器官皮毛,也同样出现干燥症状,如皮肤干涩、毛发枯燥、大便干结等。

因此,在秋季应保持一定的湿度。饮食方面,应以防燥护阴、滋肾润肺的食品为主。秋不食肺,秋天肺气偏旺,不宜再补。 

  秋季养生四防

  (1)防秋燥

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肺喜润而恶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

秋季养生重点

怎么来养阴防燥呢?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润其燥。秋天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

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养阴,早起呼吸新鲜空气,以利舒肺,能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2)防湿邪

秋季从立秋到霜降有6个节气。此时,夏天的暑气还没有结束,秋天的雨水已经很多了,此时须防湿气阴邪,困伤脾阳而发生水肿或腹泻症状。要是早秋脾伤于湿,就会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作种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湿也很关键。

防湿主要应以祛湿化滞、和胃健脾的膳食为主。如莲子、苡米、冬瓜、莲藕、山药等。 

 (3)防贼风

秋天气候多变,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贼风往往会乘虚而入,使人生病。

秋夜凉风习习,有的人爱开窗而睡。睡眠中人体免疫机能降低,阵阵凉风吹起地面尘土以及细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被中医称为贼风。

受到夜间贼风侵袭,第二天就会全身酸痛,疲乏无力,还会引起咽炎、气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经麻痹等。

防贼风的方法有:一方面,注意穿衣、盖被,不要随意减衣;另一方面,不要过早地穿上棉衣,秋要冻,才会对贼风有抵抗力。

秋季如何进补

 (4)防秋郁

晚秋时节,凄风惨雨、草枯叶落,人感受了季节的变化容易起忧思。人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而入秋之后,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人的情绪相应低沉消极。

  怎样防止秋郁呢?

首先,生活规律不要随意打破,心情不好,该做什么还是得做什么。

其次,要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和豆类等。

还要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等。

秋天宜登高远足,是登山活动的黄金季节,于群山环绕中,置身天地间,可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 

秋季膳食养生

:俗话有云:“秋冬进补,春天打虎”,进入秋冬季节,大家要注意保健,防患于未然。

1 不宜大补

深秋适合平补祛湿

“秋季饮食,润肺生津,养阴润燥是关键。建议食用一些药膳粥,起到清润的作用,既有利于消化吸收,又能起到祛病延年的效用,是秋季养生保健的有效方法。”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陈红告诉记者,由于南宁地处亚热带,具有湿热的气候特点,因此,在秋季进补不宜大补,适合平补,还要加上祛湿调理,才能平衡身体的阴阳。

陈红解释说,“湿”属于中医的“六邪”(风、寒、暑、湿、燥、火),此时,“邪”气可从人的口鼻、肌肤而入,如果水分不能畅通地经尿液排出体外,就会受“湿邪”侵扰。“一般来说,胖人及平时爱吃油腻食物的人湿气容易过重,如果居住地潮湿不通风,也易有湿气;靠近水边的地方,湿气就重些。”

秋天养生膳食

陈红说,藿香正气软胶囊及藿香正气水是祛湿的常用药,但藿香正气水含40%-50%的酒精,司机、孕妇和对酒精过敏者不宜服用;西瓜和黄瓜对除湿有很好的作用,可适当进食,但不宜过多;冬瓜、绿豆、白扁豆对除湿有用,冬瓜、绿豆均可煮汤喝,白扁豆可做菜吃。

“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宜,少喝酒、少食糖类食物。”陈红说,喝酒会增加体内湿气,糖吃多了也会使体内热量增加,也容易得湿病。”

环境是导致湿气重的关键因素。有些人整天都开着空调,不与室外通风,这样到了室外,很可能使身体在一冷一热中受到刺激,导致湿症发生。

2 晨起食粥养胃生津

宜多补水

晨起食粥养胃生津

为保持体内有足够的水分,避免秋燥,陈红建议多饮水,多食用豆浆、稀粥等,还可以多吃些苹果、西瓜、桃子等水果,及萝卜、白菜、豆腐、莲藕、蜂蜜等,可润肺生津、养阴润燥。

“对于老年胃弱者,可以采用晨起食粥法以养胃生津,如百合粥等,这些都是益阴养胃的佳品,能够起到抑制秋燥的作用。”陈红如此说道。

对于湿重体质的人来说,用鱼头、鸭肉、沙骨、尾龙骨炖汤,能起到很好的清补作用。

适当食用一些鸡肉、猪肝、鲜鱼、葡萄、核桃、芝麻、大枣、板栗、莲子、山药等平补食品,可增强体质,促进慢性疾病的康复。 

  3 吃清淡食物平衡调节

大补之后

吃清淡食物平衡调节

“秋季进补可以恢复体力,提高人体抗病能力,但补过头了也不是好事,甚至会适得其反。很多人天一转凉就开始吃牛肉、羊肉、排骨炖黄芪等中药,还有十全大补汤等滋补品,这样会让燥热体质的人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症状。”陈红分析说,肉类食物多属燥热性,若不加节制地食用,会产生反效果。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更应避免出现愈补病愈重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立即停止进补,并要多吃蔬果,也可喝点清淡的粥类来过过喉,缓解燥热症状,症状重的则应该到医院看医生。

秋季进补有食补和药补两个途径。一般来说,食补适合体质较差但没有具体疾病的人,可以起到改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患有疾病的人,最好通过药物进补。药补也有两种情况,如果身体尚可,可用一般的平补法;如果身体亏虚较重,可用贵重的药品滋补;至于亚健康人群,最好药食同补,以弥补营养失调。

秋季饮食养生

  4 宜荤素搭配平衡膳食

忌辛燥油腻

宜荤素搭配平衡膳食

陈红认为,秋冬季节的饮食调养上,应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准则。市民可多食芝麻、糯米、乳品、蜂蜜、梨、莲子、银耳、葡萄、萝卜、蔬菜等柔润食物,同时注意荤素搭配,平衡膳食。因为经过炎热的夏季,大家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特别是体虚者,所以,要注意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的阶段。

注意少食辛燥伤津食品,如辣椒、生葱、姜、八角、茴香、火锅麻辣烫等,还要少食油腻食品,这类食物不仅加重秋燥,还会加重肠胃负担,让体温、血糖上升,产生疲惫感,精神萎靡不振。感冒发烧、久病体虚、胃肠病患者等人群尤其要忌食辛燥油腻。

10月底后,人体精气开始封藏,进食滋补食品较易被吸收藏纳。对身体素质虚弱的慢性病患者或老年人来说,可适当吃些鸡、鸭、鱼、蛋类、瘦猪肉、大枣、核桃等,有助于延年益寿。然而此时,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易引起腹部着凉,肠胃病常复发,肠胃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

到了深秋,很多人都容易患上急慢性支气管炎、感冒,这些疾病都会引起燥咳,常表现为干咳不止、咯痰不爽,并有口干咽痛、喉痒、声音嘶哑等症状。对于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来说,燥咳是较重的疾病。中青年人含润喉片可缓解,而老年人最好服用润肺养阴的食物,如雪梨、龙眼肉、蜂蜜、芝麻、银耳等,通过食品来治疗燥咳。

陈红推荐喝雪梨粥和银耳茶叶冰糖水。银耳是药食两用的滋补佳品,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之功效;银耳配冰糖可助润肺、止咳化痰之力,配茶叶是取其消痰火于利湿之中,兼有消炎之功效。 

养阴润燥食疗方

药膳粥

薏仁20克、赤小豆20克、冬瓜子仁(去壳)10克、白扁豆15克、苦杏仁5克、白寇仁1克,百合20克,加上粳米和糙米混合煮粥,可达到健脾胃、防湿祛湿功效。

银耳茶叶冰糖汤

取银耳20克洗净,加水与冰糖20克(勿用白糖)炖熟;再将茶叶5克泡5分钟,取茶汁和入银耳冰糖汤,搅拌均匀服用。此汤有滋阴降火、润肺止咳之功,适用于阴虚燥咳。

雪梨粥

取雪梨2个,连皮洗净,切成小片,加水3碗煎成2碗后,取大米25克,同煲成粥服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babytaobao.com/siji/284879.html

Copyright 2005-2024 妈妈好孕网 |陕ICP备2021008751号-2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