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07来源:妈妈好孕网人气:29+
河鲀,是日本人最喜欢吃的一种鱼,但是其有毒,所以吃的时候需注意。那么,河鲀可以养吗?河鲀有毒为什么还要吃?
河鲀有毒,但是有些人喜欢吃,目前野生的少,一般有养殖。
一般养殖的河鲀品种是硬骨鱼纲东方鲀,其体长大概200-300毫米,个别可达到900毫米,是一种热带近海地层鱼类,少数种类进入淡水江河中。
这种鱼一遇到危险全身呈球状,所以人们也俗称其是气泡鱼。
人类食用河鲀的历史源远而流长,中国晋代的文献中就有关于河鲀的描写。苏轼的一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更是脍炙人口。懂得享用河鲀的国家并不多,邻国日本食用河鲀的历史同样久远,出土器皿中的河鲀鱼骨残骸最早可能追溯至绳文时代(约公元前1万年至公元前300年前后)。
日本浮世绘中的河鲀形象,歌川広重所绘。
“鯸鲐鱼状,如蝌蚪,大者尺余,腹下白,背上青黑,有黄纹,性有毒 ”---晋《三都赋·吴都赋》 ;“鯸鲐鱼文斑如虎,俗云煮之不熟,食者必死。”---《太平广记》
古人对河鲀的毒性早有认识,但因贪食河鲀而奔赴极乐的人仍不在少数。河鲀一直被誉为“长江三鲜”之首,每年春季都有无数食客品尝河鲀之美味,但时因料理不当或种类分辨不清,造成意外中毒死亡。
1.饵料投喂;河鲀入池后,水温在15--17℃时仍有摄食能力,应定时投喂。进池初期先诱食,使河鲀形成定点摄食的习惯。投喂湿的颗粒饵料,现做现喂,日投喂量为河鲀体重的0.5%--3%,每天投喂1--2次。水温在12℃以下时,河鲀食量明显下降。水温在10℃时,河鲀基本不再摄食,这时要停止投饵。投饵时应尽量使河鲀吃好,投饵结束后要及时捞出残饵,以防水质恶化。可在饵料中加入少量维生素E和C,预防其患营养性疾病。
2.水质管理;在高密度越冬时,必须保持良好的水质,最好是用消毒处理过的水。水温适宜,河鲀尚能摄食,需要投饵,池塘一般应全部换水,且要连续充气;水温较低,河鲀停止摄食,换水量可减少到池水的10%--30%,间断性充气,每次充气30分钟,停气30分钟。每天晚上应加强充气,防止因停气缺氧而死鱼。池中的粪便、残饵及水表被膜、污物要及时清理,防止污染水质。
3.鱼病防治;河鲀室内越冬密度大,容易发生疾病。鱼种入池前要进行药浴,清除体表寄生虫,防止受伤个体感染细菌或水霉菌。在越冬期间应以预防为主,一般每隔10--15天,用抗菌素类药物进行体表消毒;亦可每隔15--20天连续投喂含抗菌素的药饵3天,对其进行体内消毒。对已患病的鱼要及时捞出,隔离治疗,以防鱼病蔓延。
4.水温控制;在河鲀越冬过程中,应经常注意水温的变化和天气预报,在寒潮来临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保证升温设备能及时运转。当室内水温低于12℃时,要采取升温措施,提高水温至14℃左右,并控制恒定。
5.倒池换水;换水可以降低水中的代谢废物和病菌数量,使水环境得到改善。倒池可以周期性地对鱼池进行彻底消毒、杀灭池中的有害生物和寄生虫,改善池水环境,减少鱼病的发生,提高越冬成活率。一般1个月倒池1次,对越冬池彻底消毒。倒池最好是使用邻池,可减少劳动强度,用虹吸法将上层池水吸至消毒好的池子。一般每天吸污1--2次,将粪便、残饵等污物吸到池外,减少水体污染。同时每周换水或补水1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5--1/4.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babytaobao.com/shiliao/79477.html
Copyright 2005-2024 妈妈好孕网 |陕ICP备2021008751号-2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