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5-24来源:妈妈好孕网人气:73+
秋季是一年中由热向冷的过渡季节,气温变化较大,空气湿度偏小,“肃杀之气”易侵入肌体,所以古人称秋季是个“多病事”的时节。
秋季里最常见的病症是秋燥
所谓秋燥,就是指因空气干冷而引发的头痛、流泪、咽干、鼻塞、咳嗽、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秋季又是个易过敏的季节,因为和夏季相比,秋天气温和湿度有所降低,气压则有所升高,这就势必影响人体细胞的摄氧量,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就容易产生抑郁、失眠、头痛等气象过敏症状。另一方面,秋季空气干燥,过敏源也比较多,花粉、真菌孢子等悬浮在空气里,极易侵犯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再加上秋季气候变化较大,宿痰常被新邪引动而引发哮喘。
秋季抑郁有生理原因
秋风萧瑟,秋雨凄凉。的确,深秋时节,红衰翠减,百花凋零,“枯藤,老树,昏鸦”,容易让人触景生情,忧愁缠心。“寒蝉凄切……骤雨初歇”,柳永在初秋的阵雨中就感受到了一种凄苦之情。“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曹雪芹《红楼梦》中的这两句诗,更是写尽了秋日的凄凉和忧愁。
不过,秋风秋雨易使人抑郁、忧愁,并不完全是审美和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着一定的生理原因。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一种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出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睡眠,使人意志消沉,生出抑郁不欢之情绪。夏日里,由于阳光充足,这种“褪黑激素”分泌较少。入秋以后,由于日照时间减少,强度减弱,这种激素会有较多的分泌。如果逢上秋风秋雨的不好天气,日照几乎没有,“褪黑激素”就会大量增多。“褪黑激素”的增多,就会使人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偷懒”,人的心情自然就容易低沉消极,精神也容易萎靡不振。这就是古人说的“天昏昏兮人郁郁”。
导读:秋季又是个易过敏的季节,因为和夏季相比,秋天气温和湿度有所降低,气压则有所升高,这就势必影响人体细胞的摄氧量,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就容易产生抑郁失眠头痛等气象过敏症状。此外,气候规律表明,几乎每一次秋风秋雨都伴随着一次冷空气的活动,所谓的“一场秋雨一场寒”。而低温条件下,会使人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处受抑状态,容易产生内分泌功能紊乱,从而导致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会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这就是通常人们说的“低温抑郁症”。
怎样预防或减轻“秋愁”这种不良情绪呢?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起居要有规律,注意体育锻炼,同时要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肉类和豆类等)。在情绪低落时,可适当饮些咖啡、绿茶,吃些香蕉、巧克力等,从而兴奋神经系统,改善心境。秋雨连绵之时,晚上要增加光照,从而抑制“褪黑激素”分泌。
不过,“秋愁”既然也是一种“心病”,心理调节也非常重要。秋日里,要少看一些感情缠绵、充满失意情绪的小说和电视剧。同时也要少一些怀旧情绪,多想想美好的未来,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外出游玩,也要少去一些草木枯黄的荒凉旷野,而多登高远眺,“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饱览秋日美景和丰硕果实,定会心旷神怡,百愁皆消。一些喜欢文学的朋友,也不要太受古人“悲秋”思想的影响,不必“秋雨晴时泪不晴”地自寻烦恼,而应该把秋天当作“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美好季节,“秋愁”自然也难有立身之地了。
导读:秋季又是个易过敏的季节,因为和夏季相比,秋天气温和湿度有所降低,气压则有所升高,这就势必影响人体细胞的摄氧量,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就容易产生抑郁失眠头痛等气象过敏症状。旧病复发与季节更替有关
我的一位姓刘的老同事患风湿性心脏病和哮喘病十多年了,但在夏季里,老刘的生活、工作与常人没什么区别,甚至在某年的防汛抗洪中,年近50的老刘还走上大堤,表现丝毫也不比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差。只是每当秋去冬来,他突然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咳嗽不停,特别是每当有强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之日,身穿棉衣,围着取暖的火炉,他也冷得瑟瑟发抖,脸色发青,气喘不停。好在他是一位老天气预报员,本地的天气变化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也因天制宜,在天气变化前采取防病措施。虽然病情也有些波动,但一直相安无事,生活质量也没受到太大的影响。
发生在老刘身上的这种疾病现象,医疗气象学上称之为气象病或季节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以及部分皮肤疾病等患者,对季节变化或异常气候特别敏感,症状往往出现在天气变化之前,所以,人们常称这些病患者为“气象预报员”。对此,老刘最有体会,尤其在季节更替时,他戏称自己的病情变化也是制作天气预报的指标。
研究表明,季节病的发病率、发作期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倾向,在季节交替时最易发生。如冠心病、脑溢血的发作以冬春季多见,夏季很少。支气管哮喘最易在秋冬交替时节发作。慢性肾炎、溃疡病多发于11月至翌年3月。幼年型糖尿病7至8月发病率最低,而11月则显著增高。据观察,58%的神经官能症患者,可在三天前预感天气的变化,尤其对寒潮的入侵更为敏感。长江中下游地区流行的俗谚“菜花黄,痴子忙”,说的也是在每年春末夏初的季节转换时节,精神病容易发作。
导读:秋季又是个易过敏的季节,因为和夏季相比,秋天气温和湿度有所降低,气压则有所升高,这就势必影响人体细胞的摄氧量,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就容易产生抑郁失眠头痛等气象过敏症状。为何季节交替时容易旧病复发,这当然与气象条件的变化对人的生理影响有关。就以深秋为例,由于北方寒流同南方的暖空气展开了“拉锯战”,天气便阴晴无常,忽冷忽热,湿度也变化较大,常常是热几天冷几天,晴朗几天阴雨几天。即使是某一个晴日,也是中午前后气温较高,早晚和夜间气温较低,尤其是凌晨4-5点,气温降至最低值,比中午时分要低10℃以上,所谓的“罗衾不耐五更寒”。温度、湿度变化幅度过大,对人体健康是有影响的,常常会诱发和加重一些慢性病症,如气管炎,冠心病等。
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温、热、凉、寒的变化,改变着人体腑脏、经络、气血等方面的功能。一些慢性病患者,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例如,每逢初春季节,随着外界环境变化,体内某些变化也相对剧烈,如血液中酸度增加,静脉中高浓度胆固醇和糖的流动加快,特别是保持人体恒温的下丘脑的“工作强度”必须加大,而体内各控制系统对初春或深秋多变气候的应变能力,至少需要几个星期才能真正调节配合好。这样,正常人也会感到不适,而有慢性病灶的人则容易发病,精神病、眩晕症、胆石症等病都有发作和加重的可能。
导读:秋季又是个易过敏的季节,因为和夏季相比,秋天气温和湿度有所降低,气压则有所升高,这就势必影响人体细胞的摄氧量,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就容易产生抑郁失眠头痛等气象过敏症状。预防秋病有方法
“多病之秋”虽很恼人,但也绝不是无法防范。例如,可通过下述食疗来预防和治疗秋燥百合50克、蜂蜜30克煎汤服。梨汁、生姜汁、萝卜汁各50克饮服。可通过保温理疗来预防胃病复发和加重每晚睡觉之前,将自做的保温带(或用热水袋替代)放在胃部,时间为10-20分钟。对于一些过敏体质的人来说,秋季要少食新鲜鱼虾,减少外出,尤其要少在一些花草多的地方逗留。
季节变化与许多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信息,那就是如果能掌握好这些疾病的季节性发病规律,预先知道什么季节、什么气候容易发生什么疾病,那么对及早预防是十分有利的。目前,国内许多气象台在编发天气预报时,大多开展了这种和气象变化密切相关的疾病预报内容,被称之为“健康预报服务”(大城市气象台这方面的工作更为出色),以此提醒患者注意防病。年老体弱者或慢性病患者,可以利用气象预报做到“心中有数”。对哮喘病患者来说,秋季里更要特别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一旦遇到冷锋过境的天气,要注意保暖,多作休息,以减少发病几率。
当然,预防秋季病症,最主要的还是要注意自我保健,积极防治慢性疾病,做到“无病可发”。平时衣食住行要合乎健康要求,注意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从而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肌体的防病抗病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babytaobao.com/shenghuo/381746.html
上一篇:女人30岁后健康小事要每年做
下一篇:10大宝贝,滋阴补血又保肾
Copyright 2005-2024 妈妈好孕网 |陕ICP备2021008751号-2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