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06来源:妈妈好孕网人气:37+
Culturelle益生菌正确使用方式有许多家长并不清楚,Culturelle益生菌需要慎用吗?下面就来跟大家科普一下,益生菌可能会产生的副作用有哪些?正确的了解益生菌,才能更好的带来肠道的健康。
临床上,益生菌的使用也几乎达到泛滥的地步,似乎像万能膏一样,啥病都可以贴一下。可能,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医生都曾认为,益生菌是有利无害的,使用益生菌能帮助调理肠道和促进恢复病情,而没有任何副作用。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真的什么病都能使用益生菌吗?益生菌使用有禁忌症吗?
一,益生菌没有毒副作用?
益生菌没有毒副作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笔者仅在pubmed搜索“益生菌”与“败血症(sepsis)”,就出现一大堆文章。其中,一篇2006年发表在American Society for Nutrition上的综述:
益生菌相关的细菌性脓毒血症的个案报道,年龄从3个月大到79岁不等;
益生菌,可以理解为“有益的、健康的细菌”,这意味着益生菌通常情况下都是有益于健康而不会导致疾病的。但这绝不等同于,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益生菌就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事实上,临床应用益生菌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益生菌也可能导致机体产生不良反应,如细菌性和真菌性脓毒血症、促进有害代谢活动、过度刺激免疫、胃肠道反应及基因转移,尤其是在某些特殊人群中需警惕益生菌可能的严重不良反应,如早产儿及免疫功能低下者。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文并不是为了否定益生菌对临床的有益作用,更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我们秉着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益生菌在临床的合理应用。相反,笔者认为,益生菌为许多疾病的康复都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笔者只是不赞同将益生菌当成狗皮膏到处贴。而益生菌可能有害的观点,不只是老百姓不知道,甚至许多临床医生也固执地认为益生菌有益而无害,这种看法显然是缺乏辩证思维的,也是相当危险的。
二,益生菌引起感染的发生率
有研究表明,使用酵母菌的患者菌血症的发生率约为1/560万,而乳酸菌更是高达1/100万。整体来说,益生菌导致的全身性感染发生率高达0.05%~0.4%。益生菌可能导致菌血症、真菌血症及脓毒血症的发生,其引发感染的危险程度,除了与个体因素有关外,还和益生菌的种类及剂量有关。
三,益生菌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发生感染的患者中,大部分是免疫不成熟的早产儿或免疫受损的成人,这也是益生菌相关感染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益生菌导致全身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免疫低不成熟、低下或抑制,重症疾病,中心静脉置管及肠上皮屏障损害。益生菌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如下图:
对于儿科医生而言,上述危险因素均能在临床上遇到,严重疾病、各种血液肿瘤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力低下,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益生菌不当,则益生菌引起的菌血症和脑膜炎感染的风险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然而,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患儿存在严重感染,合并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腹泻),这时候我们除了对症治疗外,常常会使用益生菌。事实上,许多报道均表明,严重疾病的时,患者由于疾病应激,常伴有粘膜溃疡或粘膜下层的暴露,这时候肠道的屏障功能受到严重挑战,如果使用益生菌有可能导致细菌移位及继发性菌血症。
除了上述危险因素外,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益生菌不但不能降低感染率,反而可能增加病死率,因此益生菌不适用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此外,急性胰腺炎、粘膜炎症、氧需求增加所致的肠道灌注不足也可能与益生菌有关。
四,广谱抗生素是否应该预防性应用益生菌?
在临床实践中,在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时候容易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因为抗生素不仅干掉有害的细菌,同时也会干掉有益菌群。这时候,上级医生经常告诉年轻医生,我们应该加用益生菌,来预防抗生素相关肠道菌群紊乱或腹泻。那么,这种做法对吗?要加用何种益生菌?
有研究表明,接受抗菌素治疗的患者应用益生菌可导致感染发生,这是由于抗生素能够改变肠道菌群,造成益生菌在肠道中过度繁殖。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益生菌引起的感染,主要见于乳酸菌所致菌血症、败血症、脑膜炎和其他器官感染。目前尚无有关双歧杆菌引起的全身感染,但是继发于鼠李糖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的脓毒血症已有报道。
五,益生菌所致的真菌血症
益生菌所致的真菌感染,被认为是益生菌最严重的并发症,没有之一。这里的益生菌相关真菌感染,主要指的是酵母真菌血症。
Enache-Angoulvan等报道,91例侵入式酵母菌感染的患者中,40%应用含有布拉氏酵母菌的生物制剂。Seale等研究发现,酵母真菌血症发病与应用益生菌直接相关!尤其是,接受肠内营养、中心静脉置管并接受抗生素治疗的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重症患者,胃肠道粘膜屏障受损,容易造成细菌移位和侵入。
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一般益生菌治疗给予的是胶囊剂型的益生菌,然后通过鼻饲管打入患者体内。这种情况下,胶囊打开时由于空气传播,益生菌可以在打开位置的1 cm范围内被检测到。而我们知道,正常情况下,酵母菌可以在室内生存2小时,即使医护人员严格做好手卫生,也可能由于手暴露于室内而受到酵母菌污染。这时候,中心静脉置管就很容易污染,进而导致真菌血症的发生。这也是为何中心静脉置管是益生菌危险因素的原因。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我们仅仅知道益生菌可能导致严重感染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只知道现象而忽略其本质,下次你该犯错还是会犯错的。除了导致感染,益生菌常见的毒副作用还有哪些?怎样规避益生菌的不良反应,又能对治疗疾病起到最大的帮助?因此,要回答上述问题,系统掌握益生菌的临床应用,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益生菌的本质是什么?益生菌的分类如何?益生菌的生理学功能及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刘菲, 郝萱语, 李东阳. 益生菌在临床应用中的毒副作用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6,56(20):106-108. DOI: 10.3969/j.issn.1002-266X.2016.20.042.
[2]江学良. 益生菌临床应用的共识与实践[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2016,6(4):145-149.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15.2016.04.001.
[3]Iannitti T, Palmieri B. Therapeutical use of probiotic formulations in clinical practice[J]. Clin Nutr, 2010,29(6):701-725. DOI: 10.1016/j.clnu.2010.05.004.
[4]Boyle RJ, Robins-Browne RM, Tang ML. Probiotic use in clinical practice: what are the risks?[J]. Am J Clin Nutr, 2006,83(6):1256-1264; quiz 1446-1447.
益生菌并非是多多益善。益生菌的“多”,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数量上的“多”。益生菌数量向来是商家的宣传重点,不同品牌的益生菌饮料常常会相互比较各自的益生菌数量。通常数量越多,商家就会把饮品的功效宣传的越厉害。但事实上,益生菌进入胃肠道后很快就会被灭活,往往到达真正的作用部位(结肠)时,益生菌的数量只会剩下不到原来一半,不能发挥到商家所宣传的理想化作用;二是菌群种类上的“多”。某些益生菌饮料会标榜自己含有多种益生菌,更有利于肠道健康。目前,业界认可的有利于人体肠道健康的益生菌种类只有5种左右,其余种类的益生菌功效皆未得到普遍认可。所以,即使饮料中含有多种益生菌,也并非会对人体更有益。
现在很多家长都开始注意到益生菌的作用,然而在众多的益生菌产品中,到底哪些是质量可靠的并且能起到良好效果的,妈妈们恐怕心里也没底。很多消费可能都不知道,购买益生菌婴儿食品,最重要的在于“活性”。
益生菌制剂虽然被普遍认为没有任何副作用,但是,它毕竟是由细菌株构成,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等应慎用。以下疾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①脂肪肝;②高血压;③糖尿病;④腹泻或便秘;⑤乳糖不耐受;⑥肝硬化及其并发症;⑦行化疗或放疗的患者;⑧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蛋白质食物过量;⑨炎症性肠病,包括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⑩长期服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最好也额外补充益生菌(但不宜同时服)。
益生菌并非是多多益善。益生菌的“多”,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数量上的“多”。益生菌数量向来是商家的宣传重点,不同品牌的益生菌饮料常常会相互比较各自的益生菌数量。通常数量越多,商家就会把饮品的功效宣传的越厉害。但事实上,益生菌进入胃肠道后很快就会被灭活,往往到达真正的作用部位(结肠)时,益生菌的数量只会剩下不到原来一半,不能发挥到商家所宣传的理想化作用;二是菌群种类上的“多”。某些益生菌饮料会标榜自己含有多种益生菌,更有利于肠道健康。目前,业界认可的有利于人体肠道健康的益生菌种类只有5种左右,其余种类的益生菌功效皆未得到普遍认可。所以,即使饮料中含有多种益生菌,也并非会对人体更有益。
脾胃虚寒者慎用
益生菌饮料只有在低温环境下才能保持其菌群的活性,而这个特殊的存放条件,使其增添了一项附带属性——“寒凉”。中医认为,脾胃虚寒者不宜进食性质寒凉之物,如冷饮、冰淇淋等都会加重病人腹部冷痛、消化不良和腹泻等症状。
在西医的角度来看,患有慢性胃炎、胰腺炎或手术后的病人都不适宜食用冰冷的益生菌饮料。因此,益生菌饮料不是男女老少都适合饮用。
益生菌虽然具有解除便秘的功效,然而,目前并没有研究证明大剂量补充益生菌可以治疗或预防感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babytaobao.com/shenghuo/30197.html
Copyright 2005-2024 妈妈好孕网 |陕ICP备2021008751号-2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