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0来源:妈妈好孕网人气:25+
可能很多夫妻都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在生完小孩之后,感觉和老公的矛盾越来越多,两人的感情也是越来越差,那么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去维护夫妻感情呢?
1、发自内心的关爱妻子
女人因为产后身材变形、体型变样、自信丧失,导致心理脆弱。尤其对于全职妈妈来说,既要照顾一家老小吃喝拉撒、又要收拾家务、兼顾子女辅导教育等,无论体力或心理承受能力都是空前挑战。
在闲暇时,丈夫若能陪陪妻子散散步、聊聊天、和妻子一起到户外或者健身房,做做健身运动,放一段轻柔、舒缓的音乐缓解下妻子生娃后备受压抑的各种不适心理,不但不会使妻子厌倦,反而感觉日子很滋润、累有所值,任劳任怨的做着每天都要上演万遍的琐事。
2、落到实处的尊重妻子
对妻子的尊重,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实实在在的动作,胜过千言万语。尤其在重大事件上,比如买房、买车、家庭装修、子女上学等,要和妻子商量后达成共识再执行,不仅是对妻子的尊重,也是对家庭的负责,提高决策的正确率、确保万无一失。
3、处处谦让疼爱妻子
男人要知道,女人之所以选择跟你结婚生子,不是没有饭吃、没人疼没人爱、不是没有地方住,那是她拒绝了身后千千万万追求者,抱定了非你不嫁的决心和勇气,是对你最大的信任和欣赏。所以,你不可让她伤心、失望。尤其在生气吵嘴时,不要跟妻子争高低,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夫妻和睦,夫妻间没有对错,只有担当和责任。当你发自内心的这样认为,并再生活中处处彰显对妻子的疼爱时,作为妻子,她自然而然不会跟你无理取闹、没完没了的纠缠不清。
4、共同参与宝宝的成长
照顾宝宝并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也需要让爸爸参与进来,共同养育宝宝。许多家庭就是妈妈一个人全权养宝宝,爸爸不参与,既导致孩子对爸爸没有依赖感也会导致夫妻两个人之间交流过少,没有共同话题,这样并不好。
一起参与宝宝的成长,一起记录宝宝的变化,即便是全职太太,不与丈夫聊工作上的事,也会因为宝宝而有更多的共同话题,不会导致两人相顾无言。
1、家庭的支出不断增加,经济压力带来的矛盾
生孩子前,夫妻俩一起赚钱,生活中就两个人,想买什么买什么,根本就不需要考虑钱的问题,而且还会稍有盈余。有了孩子以后,有的妻子就不再上班了,明显少了一份收入。再加上现在的宝宝,从出生到上小学一年级这段时间,这几年的花销真的非常大。有时候婆婆和自己的亲妈再加入进来,稍微遇到双方某个老人生点病,丈夫一个人的薪水真的不够花。
再好的感情,在经济压力下,很难会维持下去。因为夫妻会因为柴米油盐的问题吵架,会为了几百块钱而精打细算,会因为钱而莫名的生气。
2、生活中的劳累,带来的各种抱怨
举个例子,也是很多家庭中非常现实,而且会遇到的场景。妻子在家里带了一天的孩子,因为孩子有点不舒服,所以一整天一直都是哭闹的状态。妻子一个人带孩子看病、化验、拿药等等,回家后还得喂孩子吃药。一整天下来,妻子感到身心疲惫,饭也没吃几口。丈夫工作了一天,因为想多赚点钱,就多跑了几个地方,或者是主动加班做了很多事情。晚上下班回到家以后,发现老婆和孩子都在床上躺着,饭也没有做,然后气不打一处来。
夫妻俩谁都没有解释,直接就干了一架,妻子觉得丈夫不体贴自己,丈夫觉得妻子不可理喻,竟然连饭都不做。妻子觉得自己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难道还要伺候你一个大男人?丈夫觉得不就带了个孩子嘛,能有多累,难道连饭都懒得做了?
3、是男人就可能会犯的错
从女人怀孕开始,到孩子出生,很多女人把生活所有的重心都转移到了孩子身上。这也是很多女性的“通病”,过去自己没有依靠,所以整天缠着丈夫,现在有了孩子,而且自己又特别的喜欢小孩,所以每天满脑子都是孩子,忘记了自己的丈夫。作为丈夫,一个男人,面对日渐对自己冷淡的妻子,再加上生活中的一些诱惑,很可能会犯错误。而这种错误,很有可能会越陷越深,当有一天妻子发现蛛丝马迹的时候,就很难挽回了。
1婚姻生活很容易遭遇一地鸡毛。做父母当然可以有脾气。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有负面情绪时,积极寻找更恰当的发泄或转移方式,如通过运动、听音乐、看书等较快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让坏情绪影响到家人和孩子。
2婚姻的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问题。所以,哪怕是老夫老妻,都需要不断学习沟通技巧,学习如何清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并了解对方的立场和想法,以期共同解决问题。
3即使夫妻之间矛盾一时无法解决,也请将问题限制在夫妻二人的范围之内。
4若父母争吵被孩子发现,父母最好能跟孩子当面道歉,并坦诚跟孩子沟通,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感受或是事情的起因与发展,旨在获得孩子的信任。
父母的争吵会带给孩子直观的听觉刺激,带给孩子痛苦的感受,直接结果是引发孩子的躯体反应——僵硬、哭闹,回避。大一些的孩子,甚至会出现尿床、免疫功能低、易生病、退缩、心智或行为发育落后等现象。
孩子生来是无助的,需要依靠父母而生,所以他需要一个让自己安全、安心的环境,但若父母经常争吵就好像随时在他头顶悬挂一柄利剑,孩子内心只会觉得恐惧、担忧、焦虑不安,何谈安全安心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babytaobao.com/qinggan/144794.html
Copyright 2005-2024 妈妈好孕网 |陕ICP备2021008751号-2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