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05来源:妈妈好孕网人气:12+
世界肝炎日在呼吁每个人保护肝脏健康,生活中有很多损失肝脏的行为,需要引起每个人的注意,了解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可以更好的做好预防工作,导致肝损伤的因素有哪些?下面妈妈好孕网小编带来介绍。
# 肥胖
肝细胞中脂肪过量就会形成NAFLD(非酒精性脂肪肝),进而导致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尽管四、五十岁的人患NAFLD的风险较高,但目前研究者发现肥胖青少年中也出现NAFLD。
# 苏打水
一项发表在肝脏学杂志(The Journal of Hepatology)上的研究表明,每天喝一至多杯含糖饮料的人患脂肪肝的风险较高,而饮用含糖饮料的肥胖者或超重者患脂肪肝的风险更高。
# 对乙酰氨基酚
如上文所述,由于其用途广泛且不被注意,故对乙酰氨基酚是造成急性肝损伤最多的药物。
# 其他药物
除对乙酰氨基酚药物外,长期服用合成代谢类固醇,也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海洛因和可卡因等非法毒品以及解离性毒品同样会造成肝脏损伤。
# 肝炎
据WHO(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统计,全球患乙肝与丙肝的人数约3.25亿,其重灾区为西太平洋地区,高达1.29亿,其次为非洲约0.7亿,排名第三为东南亚地区,约0.49亿。
慢性乙肝和丙肝是引发肝癌的主要原因。
# 遗传疾病
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使体内铁蓄积,进而导致肝硬化,最终引发肝功能衰竭;导致体内铜积累的威尔逊病,不仅损伤肝脏,还会累及大脑和其他器官。
# 自身免疫疾病
由于人体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肝脏所致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两种影响女性健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 吸烟
吸烟会增加患肝癌和肝硬化的风险。烟草烟雾中的毒性化学成分会引起炎症并损伤肝细胞,最终导致肝硬化,尤其是乙肝或丙肝患者,患肝细胞性肝癌的风险增加。
# 酗酒
美国肝脏基金会统计数据显示,约有10-15%的酗酒者会出现肝脏瘢(肝硬化),提示适度饮酒或滴酒不沾对肝脏健康大有裨益。酗酒是造成肝硬化和继发性肝脏疾病的主要原因。
1. 甲肝和戊肝经消化道传播,乙肝和丙肝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
乙肝和丙肝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例如,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如注射毒品等)、侵入性医疗或美容器具(如文身、穿耳孔等),共用剃须刀和牙刷;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携带病毒的孕产妇可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感染。
2.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3针,其中第1针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除新生儿外,成年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及血液制品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及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职业易发生外伤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性行为者、有多个性伴者或注射吸毒者等也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3. 乙肝母婴阻断措施可有效预防乙肝母婴传播。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在妊娠或分娩的过程中,有可能将乙肝病毒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感染时年龄越小,转化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风险越高,因此开展乙肝母婴阻断的意义重大。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应确保住院分娩,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照乙肝疫苗免疫程序完成后续剂次接种。
高乙肝病毒载量孕妇,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4.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和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
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改善供水条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饮生水,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
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甲肝疫苗已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对18月龄儿童给予免费接种。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集体生活人员等重点人群也应接种甲肝疫苗。我国已有戊肝疫苗,可自费自愿接种。
5. 切断传播途径,可有效预防丙肝。
目前尚无丙肝疫苗,但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丙肝是可以预防的。
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注射毒品;杜绝非法采、供血;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可大幅减少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
以下行为也可有效预防丙肝: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文身、穿刺等工具,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感染丙肝病毒的妇女如有生育意愿,最好在丙肝治愈后怀孕。
6. 日常工作、生活接触不传播乙肝和丙肝。
乙肝和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共用办公用品、住同一宿舍、在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研究未发现乙肝和丙肝病毒经吸血昆虫(蚊和臭虫等)传播。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请大家继续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babytaobao.com/jibing/23279.html
Copyright 2005-2024 妈妈好孕网 |陕ICP备2021008751号-2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