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05来源:妈妈好孕网人气:12+
给宝宝喂药是年轻的父母们最为苦恼的一件事儿。看着粉嘟嘟的小宝宝哭得声嘶力竭,却仍然喂不进药,真是焦急。小编告诉您:其实,在给宝宝喂药时只要讲究一些方法和技巧,喂药也可以是一件轻松的活儿!下面妈妈好孕网的小编为大家分享如何正确的为孩子吃药,在为孩子吃药的过程中家长也要注意一些事项,喂药禁忌和喂药的时间以及准备都要做足,大家一起来看如何给宝宝喂药吧。
准备好给宝宝吃的药,再仔细查看一遍说明书,核对一遍用药量
喂药者需用洗手液认真清洗双手。
清洗好喂药需用的辅助工具,并放置在药物旁边。
准备一些白开水和宝宝爱吃的饼干或糖果等零食。
一般情况下给宝宝的喂药时间应选在两餐之间,但如果怕孩子因吃食导致呕吐,可选在进食前30分钟到1小时,因为此时胃已排空,还可以避免服药引起的呕吐。
某些对胃有较大刺激的药物,如铁剂等,可以选在餐后1小时喂服,这样就可以防止药物损伤胃黏膜。
喂药水类的药物
妈妈采取坐姿,让宝宝半躺在妈妈的手臂上。
妈妈用手指轻按宝宝的下巴,让宝宝张开小嘴。
用滴管或针筒式喂药器取少量药液,利用器具将药液慢慢地送进宝宝口内。
轻抬宝宝的下颌,帮助他吞咽。
将所有药液都喂完后,再用小勺加喂几勺白开水,尽量帮助宝宝将口腔内的余药咽下。
喂片剂类的药物
将片剂碾碎,并捣成散粉状。
取适量粉末倒在小勺上,并在药粉上撒少许糖粉,用以遮盖药粉的味道
让宝宝张开小嘴后,将药粉直接送入口中。
取装有适量白开水的奶瓶给宝宝吮吸,以利于宝宝将药粉咽下。
给宝宝吃一块小饼干,以减少药在嘴里留下的苦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效使用喂药辅助工具,能让喂药过程更顺利哦。
汤匙:适合新生儿至1岁以上幼儿。
针筒或滴管:对还不会吞咽的婴幼儿最适用。
药杯:适用于已经学会吞咽的1岁以上幼儿。
甜点诱惑:对1岁以上幼儿,可以准备小零食当作奖励。
不要捏鼻子喂
有的父母给小孩喂药,不注意方法,孩子不张嘴,家长就捏鼻子硬喂,这种喂药办法危险性很大,人的气管和食管是并排挨着的,鼻子不能吸气,就只能通过嘴吸气了,这样就非常容易把药和水呛入小孩的气管,甚至可因气道被堵而使小孩窒息死亡。
不要在打骂下喂药
有些家长,没有耐心,看到孩子哭闹就心急上火,容易采取哄、吓、压或打的办法,其实喂药也有技巧,对小孩子,可以采用“偷梁换柱”的方法,如在他玩的时候给他喂果汁的中间,插入药物,孩子可能不会注意到。
对于大孩子,要耐心劝说,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或鼓励,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不要在饭后立即喂药
如今儿童药物,大多口感比较好,尽量选择孩子喜欢的药物剂型,如果必须要吃苦药(比如阿奇霉素),最好在孩子饥饿的时候先给他吃,孩子胃是空,不容易把药物吐出来,相反如果饱食后喂药,孩子很容易把药和饭都吐出来。
不要用开水化药
有些家长着急,不等开水晾凉就开始冲药,其实这是很不合适的,许多药物,遇热后会变质,如活菌制剂(妈咪爱)用开水冲后就失去作用了,所以家中时常晾点凉开水是很有必要的,对所有的药物,还是用温水化开。
不要给小孩子喂大人吃的药物
一些孩子,平时体质好,家里很少备药,一旦孩子突然在夜间发烧,有些家长就凑活,用大人喝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给孩子吃,这是非常危险的,阿司匹林容易引起胃出血等,所以,孩子家里准备一些常用药很重要,
另外发烧的时候,没有退烧药其实可先用比体温低几度的温水降温,也可起到一定的效果.
不要用蜂蜜水喂药
没有热开的蜂蜜里可能含有肉毒杆菌,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所以,要给药物里添加“佐料”还是用白糖比较好,但是吃完药物后最好用凉白开漱口比较好,不然长时间会形成龋齿。
不要在夜间喂药
孩子发烧多在晚上,在给孩子物理降温的同时,通常只给孩子吃点退烧药物就行了,第二天再吃消炎药等其他药。因为孩子夜间处于瞌睡状态,如果吃太多的药物,容易呕吐,肠胃不舒服导致睡不好,反而会加重病情。
不要将药物和牛奶混在一起喂
因为牛奶和药物的混合可能会出现凝结现像或降低药物的治疗作用,加之喂奶与喂药同时进行也影响孩子的食欲,最好还是单独喂服药物。
不要用过多的水喂药
最近电视上总在播放一个感冒药的广告,孩子发烧了,妈妈马上拿出药物,倒入了一大瓶水杯中,其实这是错误的,那一大杯水化药,孩子怎么能喝完?因为小宝宝胃容量有限,而且生病的时候,胃肠功能经常不如平时,用最少的水,把药喝下去最重要.
不要用大勺子喂药
用大勺子喂药,不容易掌握药量,一次喝不完不说,容易洒落,还容易容呛住孩子,所以对于小孩子,还是使用滴管比较合适。
如可用喂鱼肝油的滴管,将药液吸满后,把管口放在小婴儿口腔颊粘膜和牙床间慢慢地点点滴入,要随着新孩子吞咽的速度缓慢进行。对大孩子,用小勺子,或买专用的喂药器比较好。
小编总结:给宝宝喂药是技术活和耐力的结合体哦!看似简单的喂药却有这么多的“窍道”,如果您的孩子实在是不好喂药,不妨和身边的妈妈们多交流一下,或许还能从她们那里学到一些更多的窍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babytaobao.com/jibing/21492.html
Copyright 2005-2024 妈妈好孕网 |陕ICP备2021008751号-2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