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05来源:妈妈好孕网人气:21+
很多的家长认为孩子生病后打一针病情会好很多,但是,经常打针其实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太大的好处,那么为什么妈妈好孕网小编要这么说呢,为什么孩子不能常打针呢,妈妈好孕网小编就来详细的跟大家讲一讲吧。
专家表示在宝宝肠胃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口服药物应该是第一选择。如果孩子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或者是非常紧急的急性病等情况时,才应该选择静脉注射治疗即输液治疗。
输液是将100ml以上大剂量的药物通过静脉滴注直接输入体内。因为输液是直接将药物注入体内,所以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是“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但是在我国存在很严重的输液过度的情况,美国国家药监局早在2007年就曾发出警示,两岁以下的儿童,原则上不使用抗感冒药,在美国更不存在给幼童使用输液治疗感冒的情况。输液安全专家共识出台后,药学等学科的专家也将为临床医生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滥用输液的弊端,但是还是有许多医生和家长习惯性的使用输液治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哪些情况只需要吃药,哪些情况要输液。
这些情况使用药物治疗
病毒性感冒、细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病程在3天以内,体温在38度以下,精神状态好的宝宝无需输液治疗;轻度腹泻,可以口服补液的宝宝;患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的宝宝;患手足口病或疱疹咽峡炎没有发热,精神状态好的宝宝无需输液治疗。
紧急的病症需要输液治疗
输液的目的在于快速的直接的给人体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严重的细菌感染如肺炎,脑膜炎,中耳炎等可以采取输液治疗;脱水严重难以进食吸收的时候;哮喘发作,难以呼吸的时候;病情紧急的时候防止恶化;严重的皮肤过敏;病人昏迷抢救的时候采用输液治疗可以快速通过血液将药物送达患处。
输液会造成动脉硬化?
最近微博上有传言:输液袋和输液管是塑料制品,里面可能存在塑料残渣,在输液中会进入宝宝血液,造成血管粗糙,日后可能导致胆固醇高,易引起动脉硬化。专家表示这个说法过于夸张,输液包的制作难免会混入细小颗粒,药品难以保证百分之百纯净。但我们国家的生产标准,与国际接轨,造成血管粗糙的属于小概率事件,目前没有发生。
为什么不提倡随意输液
在所有儿童用药不良反应中,静脉给药途径发生不良反应的占76%。其中发热最为常见,输液产生的发热一般在38℃左右,结束输液几小时内恢复。严重的高烧可达40℃~41℃,并有恶心、呕吐、头痛、脉搏加快等症状。长时间的输液还会让孩子对药物产生依赖,普通药物对于孩子将失去效用,孩子的抵抗力也会逐渐减弱。输液有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是微粒污染,处理不当时会产生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感染,引起过敏发热。药物在生产装袋的过程,注射器的使用过程, 注射部位皮肤消毒不严格等均可能导致细菌病毒的感染。人体最窄处的毛细血管不超过10毫微米,如果输液的药物中存在较大微粒,会堵塞血管。最终较大的微粒需要肺部过滤,停留在肺里,导致肺部纤维化,影响全身的供氧。
如何决定输不输液
输不输液不全是医生决定的,很多时候医生会询问家长,吃药还是输液。也有的医生不会询问,直接选择快速治疗的方法,这时候家长可以主动提出吃药不输液。家长要注意能够吃药,就尽量不要让孩子输液。但如果病情严重,就需要输液来及时控制,要与医生协商理性对待输液。
年幼的宝宝易患呼吸道和胃肠道疾病,妈妈可以带宝宝查血常规来确定是细菌性的疾病还是病毒性的疾病。大部分宝宝的感冒与腹泻是病毒性的,无需输液,可以采取口服抗生素来治疗。细菌性的感冒可以口服消炎药,在输液以前家长可以询问医生是否可以口服治疗。如果医生要求输液,家长需要听从医生的意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babytaobao.com/jibing/18068.html
Copyright 2005-2024 妈妈好孕网 |陕ICP备2021008751号-2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