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07来源:妈妈好孕网人气:175+
1、幼儿急疹:是婴幼儿常见的发疹性疾病,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见于周岁以内的婴儿,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以冬春季为多。一般感染1次,感染2次少见。潜伏期是8—14天。
临床表现:
发热,可以高热达39—41℃,一般持续3—5天,个别的孩子可能高热惊厥。
热退疹出是本病的特点。皮疹多为不规则的斑点状或斑丘疹。用手按压皮疹可以退色。全身均可以见。一般1—2天消退,不留痕迹。
同时有的孩子还伴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症状。颈部的淋巴结可能肿大。尤其是耳后或枕后淋巴结增大更为明显。
治疗:
多喝水,可以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如果孩子高热可以用退热药,如果有的孩子出现烦躁或者惊厥可以用镇静药。
${FDPageBreak}
2、风疹:是由风疹病毒感染、儿童时期常见的、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传染原可能是已经感染的病人,也可以是没有发病但是带病毒者。多在冬春季发病,可以在集体流行。一般潜伏期是10~21天。
临床表现:
发热:多为中等度热,少见有高热。持续1—2天,发热3天的少见。同时有的孩子伴有咳嗽、咽痛、流涕、头痛、呕吐、结膜炎。
发热1—2天出现皮疹,之后出疹迅速遍及全身。皮疹色淡,略高于皮肤。皮疹一般早则在出疹后2—3天消退,多则4—5天,个别病人在疹退后遗留色素斑。
耳后、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肿大,出疹前即有肿大者对早期诊断有帮助。随着病情好转,淋巴结逐渐消退。
本病可以并发中耳炎、支气管炎、脑炎、肾炎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
发热时可以多喝水,可以吃抗病毒的药物包括清热解毒的中药。如果体温高于38.5℃可以用退热药。其余对症处理。注意休息、可以易好消化的食物。目前我国的儿童已经接种风疹疫苗,保护率达95%,注射后6—8周保护抗体达到高峰。本病隔离从发疹至出疹5日后,患儿不能接触孕早期妇女,容易引起胎儿畸型、白内障、先天型心脏病。
${FDPageBreak}
3、水痘:是常见的、较轻的、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染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初次感染是水痘,再次感染可出现带状疱疹。多见于6个月以后的各个年龄段。孕晚期也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造成新生儿期出水痘。冬春季发病多见,一般1次发病,终身免疫。潜伏期11—24天。
临床表现:
发热,一般在39℃以下。
发热当天即可出皮疹,也有的在发热1—2天后出现,以躯干、头、腰以及头皮多见。一般丘疹、疱疹、结痂的疹子同时存在。有的孩子口腔、咽部和结膜也可以见红丘疹。
治疗:
发热是多喝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服,不要抓破水疱,以防感染,只要水疱不破,一般痊愈后不留疤痕。
可以吃抗病毒药物或者注射维生素B12。
${FDPageBreak}
4、麻疹: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病原体为麻疹病毒。患过麻疹的孩子可以获得终身免疫。麻疹患儿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或者通过第三者作为媒介进行传染。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晚春最多。潜伏期6—18天。
临床表现:
发疹前3—4天可见高热、流涕、结膜炎、流泪、轻咳。口腔内可见口腔麻疹黏膜斑,这最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发热第四天出现皮疹,先见于耳后,继而象一盆水从头泼下一样出现皮疹:发际、颈部、脸、遍及全身最后达四肢。皮疹大小不等呈暗红色。疹出2—5天按出疹顺序从上向下逐渐消退,
如果发疹不透,或者高热不退容易出现合并症:喉炎、肺炎、脑炎、中耳炎、心肌炎等。
治疗:
在家卧床休息,室内空气新鲜,吃好消化的食物,不要直接吹风。做好眼、鼻、口腔护理,不能急于降温,最好采取物理降温,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透疹的中药。病情有变化及时去医院就诊。
${FDPageBreak}
5、丘疹性皮疹:丘疹性皮疹又叫“沙土皮疹”。此病主要发生在夏天,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孩子的皮肤娇嫩,经过沙土或水的多次刺激,使得皮肤表面的保护屏障受到破坏,防御能力降低,由于天气炎热,孩子出汗,就导致皮肤发炎,形成皮疹。轻的出现皮疹,重的可以出现局部皮肤肿胀,糜烂,渗出。好发孩子的腕部,手背,有的也会在孩子的前臂,大腿,臀部出现。
治疗:
局部外用氧化锌软膏,口服维生素C。
如果有糜烂或渗出可以将化毒散用水调后外用。
${FDPageBreak}
6、手足口综合症: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全年均可有发病,常发生在3~11月份,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本病的传染源是病人或健康的带病毒者。病儿说话时的口水飞沫中带有此病毒,可传染其他小孩;病人玩过的玩具或拿过的食物上也可带有此病毒,其他孩子再拿这些东西时,可通过手将病毒吃进嘴里而患病。预防措施主要是隔离病儿、加强婴幼儿卫生保健,以减少感染机会,这一点对幼托机构来讲非常重要。同时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临床表现:
发病初期,主要症状是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很象。1~2天后,孩子的手上、脚上和口腔内颊部、舌、口唇内侧等处可出现红色斑点,斑点逐渐发展成为疱疹,故而得此病名,是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
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异常,因此,患手足口病的孩子常因嘴痛而影响吃奶、吃饭、哭闹不安。多数患儿的疱疹在3~4天后,可自行消退,不留痂,也不脱屑而痊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只有极少数患儿可并发心肌炎或无菌性脑膜炎等疾病。
治疗:
目前对手足口病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临床主要是对症治疗。服用抗病毒的药物或清热解毒的中成药。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若小儿有发热时,多喝水,体温大于38.5℃也可口服退热药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对破溃处,可用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及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因口腔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易于消化的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避免引起疼痛而拒食,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
亲子天地热文排行榜9月20-9月30日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babytaobao.com/jiankang/290798.html
上一篇:儿童腺病毒感染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下一篇:宝宝睡眠障碍的鉴别与应对策略
Copyright 2005-2024 妈妈好孕网 |陕ICP备2021008751号-2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